海明威一生经历的简介
1、 我并不在乎这个世界怎么样。我一心只想弄明白究竟该如何生活在其中。假如你果真弄懂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你说不定也就能由此而得知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2、海明威从墙上取下那支陪伴自己12年的双管猎枪,倒转枪口扣动扳机,据说打飞了半个脑袋。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被毁灭的“文坛硬汉”,最终走向了自毁道路。(海明威一生经历的简介)。
3、刚才说到,还未成名的海明威其实收入并不高,通常是各地名流、富豪才去住的丽兹酒店显然对他来说是跨级消费了。前阵子听梁文道的《八分》节目里,恰好讲到了海明威的这段故事,说海明威那段时间隔一阵子就回去丽兹酒店的酒吧,然后叫一杯酒一直喝到打烊,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4、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
5、”他称海明威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以文学硬汉著称。 作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海明威那一枪,不仅打飞了自己大半个天灵盖,而且把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给打懵了。人们马上意识到,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骤然间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海明威一死,他们自己的一生也就黯然失色。(海明威一生经历的简介)。
6、海明威夫妇与周恩来的秘密会见,使海明威直接了解了中共对蒋介石团结抗日和反对日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态度,并如实转达给美国政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曾大胆预言:“国民d是没有希望的,战后,共产d将取得中国的政权。”
7、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的灵感,源于根据真实事件写过的一篇散文。
8、西班牙内战结束了,海明威完成了记者的职责,他来到古巴哈瓦那,住进了一家名为HotelAmbosMundos的酒店。当然,此时和他正处于热恋期的Martha也跟着一起来了。
9、《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10、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脚下有一堆绳子,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粗壮的树身上。原来,父亲早已做好了营救自己的准备——父亲并非在袖手旁观,而是在默默地关心着自己,并随时准备下水与自己并肩作战!
11、纵观海明威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和ED对他的影响息息相关——ED首先扭曲了他的人格,继而又把这种人格的扭曲带入了他的行为和创作,直至彻底毁灭了他的生活。以海明威的性格,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种“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男子汉的尊严。
12、③ 海明威的母亲喜欢音乐、绘画,当过音乐教师。
13、等我对海明威的文字作品有更深涉猎后,他的形象随着阅读体验和时空场景不断变化,有时他的大烟杆换成了雪茄,旁边有一只蹭他裤脚的小猫;有时头上还戴着一顶跟切·格瓦拉一样的绿色贝雷帽,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此为模版。
14、丹尼斯成为了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但不幸的事发生了,丹尼斯因飞机坠毁而丧生!
15、海明威访问周恩来后无不感慨地说:“周恩来是一个有极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成功地使几乎每一个在重庆与他有接触的人,都接受共产d人对于所有发生的任何事情的立场。”盖尔虹当时甚至忘了做会见笔录。盖尔虹回忆:他们夫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觉得和一位中国人相处,好像在家里一样,十分愉快。周恩来的三言两语胜过蒋介石丰盛的午宴和喋喋不休。盖尔虹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所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中国共产d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就我来说,我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人强烈地吸引住了。”
16、致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格斯塔德①,1927年2月5日
17、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
18、不仅如此,她还为当地的土著马赛人治疗,聘用他们,为他们开办学校,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为了保护马赛人的一块居留地,她甚至不惜向殖民地总督下跪恳求。
19、“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20、海明威喜不喜欢喝莫吉托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他就是在这家酒店的房间里,写出了又一部著作《丧钟为谁而鸣》。在古巴的这段时光,也直接导致了海明威与二任妻子的婚姻破裂,他终于还是和Martha名正言顺的走到了一起。
21、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22、 那条鱼也非等闲之辈,它一会左,一会右,然后又猛地翻滚出水面——是一条漂亮、肥大的大马哈鱼,目测看去,至少有10公斤!
23、在《流动的盛宴》中,海明威曾记录下这样一个细节。菲茨杰拉德请海明威吃饭,要向他请教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原来,菲茨杰拉德听泽尔达说他不可能获得任何一个女人的欢心,原因在于他“尺寸大小的问题”。
24、海明威早年入住的酒店其实不算贵,但胜在精致
25、巴黎的见闻拨散了海明威前进道路的迷雾,他在文学道路的目标再明确不过,离叩开文学最高殿堂的大门只剩最后的几步之遥。
26、读书俱乐部是在伯吉尔小姐指导下进行活动的,而她并不是一位理解力很强的评论者。她要是说我这本书好,我真会傻了眼呢:如果俱乐部里那些好女士们一致同意说我为了最低下的目的出卖自己了不起的才能等等——那说明这些好女士们对自己谈论的东西一窍不通,说的尽是蠢话。
27、所以在巴黎待了五年的海明威是极其幸运的,在这里菲茨杰拉德像兄长一样鼓励他好好埋头写作,斯泰因提点过他,庞德这位伯乐奖掖后进。
28、菲茨杰拉德知道后,委托他们两人的共同出版编辑表达抗议,海明威这才将小说的主人公名字改为朱利安出版。随着菲茨杰拉德身患精神疾病,又无法摆脱酒精困扰,以及各自文学创作的差距,积怨渐深的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29、 你的计划应该建立在必须完成而不是可能完成的基础上。
30、这其实是故事结尾的告别场景,海明威甚至借着主人公的嘴说着自己的感受:
31、“低飞时,我们自己的投影在浅蓝色的湖面上倒映出深蓝的色块,倒影在我们下方微微晃动。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只火烈鸟……我们靠近时,火烈鸟飞散开来,有时形成一个个大圆圈,有的时候则是扇面的形状,那姿态恍如冉冉升起的太阳放射的光芒,又像丝绸或瓷器上中国的艺术图案。这些图案在我们眼前不断地变化着。”
32、一个人的伟大或许在孩提时代,在每一个异于常人的选择当中就已初显端倪。
33、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器》《丧钟为谁而鸣》以及《老人与海》等。在他的晚年,由于发表了《老人与海》等不朽之作,对世界文学作岀了巨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谁也不会想到,这位闻名世界的大文豪竟然在1961年7月2日,用猎枪悄悄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4、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冲击。如《老人与海》中,大马林鱼拖着老人桑提亚哥游了一天一夜,老人几乎晕倒,但仍坚持不放弃,这时作者用极为简洁的几个字“拉呀,手啊,他想。站稳了,腿儿”,准确表达出老人的疲劳感,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35、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人们在为这种精神哭泣。 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身穿睡裤,浴衣,进入地下室。他拿出了枪和一盒子弹,然后,到了门厅。他把两发子弹装进了那枝猎枪,慢慢张开嘴巴,把枪头塞进去,轻轻扣动了扳机…… 人们弄不明白,海明威曾经诅咒过自杀的父亲是懦夫,如今,当自己什么都有了,名誉、地位、金钱、朋友、女人,甚至诺贝尔文学奖,干嘛还要步父亲的后尘呢? 海明威血液里燃烧着从父亲那儿继承来的自杀欲望,他的一生正是与这种自杀冲动做斗争的一生。
3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的著作《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又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37、在这段日子里,哈德莉写信给海明威,“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就是一个人,我就是你。”一百天过后,海明威与哈德莉离婚娶了宝琳。
38、他还赞同尼采的观点:“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巅者最光荣。”是的,他近期自传性作品《流动的圣餐》的创作陷入了困境,电疗致使记忆衰竭。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而毁灭了自己。 “当他不再是他认为的海明威那条汉子时,他就想死。
39、★杜甫的暑假:除了忧国忧民,我还要忙着带娃……
40、② 即《太阳照样升起》,海明威头一部长篇小说,写战后一些精神空虚的青年在巴黎和西班牙的活动,被推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41、试着想一下,在远离人类文明中心,在非洲大草原和森林里小心翼翼穿梭跋涉,想到那扑面而来的亘古气息,不禁血脉偾张。
42、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43、等我回家过圣诞节的时候,这一切都会向你们报告。这里现在很热。我常收到你们的来信。向各位问好,非常爱你们所有的人。
44、④ 指海明威的叔叔惠洛比•海明威医生,童年时食指被机器砸伤。
45、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46、1920年,身负200多处弹伤的海明威从一战战场回国,遇到了比自己大八岁的哈德莉·理察逊,成为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
47、菲茨杰拉德去世三十多年之后,年老的海明威同样被酒精和各种疾病缠身,这才切身体会到菲茨杰拉德所经历的痛苦与绝望,开始缅怀已经失去的友谊,直到选择用饮弹自戕的方式毁灭自己。
48、读着这些隽永如诗的文字,你会有一种清凉的山溪流过心田的感觉,埃兹拉•庞德、托•斯•艾略特、乔伊斯以及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这些名重一时的诗人作家们一一来到你的眼前。
49、整部小说仅有两个人物,主角桑提亚哥更是被简化到没有子女、朋友甚至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程度。简单孤独的背景交代在淡化人物社会身份的同时,更赋予他抽象人类的象征意义,象征性的表达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以及人对待磨难的不屈精神。
50、1952年,《老人与海》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1、另外,桑提亚哥在海上奋斗的三天,可以看作是耶稣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前三天。小说有一处这样写道:
52、Nuoviorizzonti《FabrizioPaterlini》
53、随着阅历的增长,海明威沉迷于女人、美酒、赌博带来的快感中,酒吧和妓院是他最喜欢的娱乐场所,而色情舞会更是令他沉醉其中。
54、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作品《永别了,武器》
55、 如果你认定某一件事情,始终把功夫花在上面,就像我相信创作的重要性似的,那么你不会感到失望,除非你有野心。你唯一憎恨的是我们活的时间太短,做不完我们的工作。
56、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一切都撂下。我相信在我一生中,如果你们相信道听途说,你们会发现我有许多地方使你们觉得耻辱。另一方面,如果你们打一针忠心针,就像打麻药似的,那么你们就能看穿我表面上的不光彩,最终发现我根本没有丢你们的脸。
57、 在海明威12岁那年的冬天,有一次,他跟随父亲一起去瓦隆湖里钓鱼,父子俩各守着一个垂钓点,相距有几十米。
58、她绝对不和她们一样,她要活出自我,用一生的故事告诉世人她做到了。
59、“三人行”的关系持续没多久,海明威和哈德莉正式分手,但哈德莉提出一个条件:海明威与宝琳分开一百天,假如一百天后他们仍然希望和对方在一起,她就同意离婚。
60、海明威的硬汉形象既是现代社会对战争的无畏,在迷茫下的奋力求索一丝希望,又是纯粹的原始美学,是他捕获大鱼,追逐狮子表现出来的原始力量。
61、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无论海明威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2、有位丹麦的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在非洲的肯尼亚生活了17年,写出了一部闻名于世界的《走出非洲》。
63、② 布鲁米是西奥多•布鲁贝克的昵称。他与海明威一同赴欧参战,又分配在同一救护队。海明威受伤后,他先写信报告海明威的父母亲。
64、这种叙事方式,就其与所描述对象的距离而言,非常接近,近乎等于零;就其所传达的叙事信息而言,显得细致入微。海明威选用对话的叙述手段,其用意在于“展示”,追求完美的模仿。
65、当古美关系日益恶化后,海明威一家因此被逐出古巴。他返回美国后,曾两度住进精神病院。1961年7月2日清晨大约7点钟,海明威的妻子玛丽突然被两声用力关抽屉似的声音惊醒了,–代文学大师在自己的寓所里饮弹自尽了!
66、所谓文人相轻,但海明威可以让马尔克斯回忆说崇敬地不敢上前打招呼。让卡尔维诺说“有那么一个时候,对我和许多大致与我同代的人来说,海明威是一个神。”
67、海明威有理由对巴黎这座世界著名的艺术之都念念不忘,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宝贵的5年。
68、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与桑提亚哥的失败和成功相互对照,以此象征人在受过磨难之后将获得精神上的再生。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人生角斗场,而小说中的马林鱼是强者,鲨鱼是复仇之神,狮子象征着胜利和权威,孩子则象征希望和未来。
69、一些胡编乱造的“未解之谜”就此展开论述,先用花里胡哨的文字表述把读者弄晕,然后就拆分海明威自杀的各种原因,故意把每一条都说得似是而非,误导读者。实际上,海明威自杀的原因有很多,是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决定的。
70、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71、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72、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
73、“真奇怪,你一到大旅馆的酒吧间里,就有种了不起的高雅的感觉。”
74、“Ay。”他大声说道。这是一个无法翻译的词,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响声,就像一个人感觉到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了木头,不由自主发出的一种声音。(《老人与海》,黄山书社,林之鹤译,P68)
75、据西方传记作家们说:一生经历过四次婚姻的海明威,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在十岁时就学会了抽烟,十二岁学会了喝酒,十三岁就有了与女人上床的经历。进入青春期的他甚至公然破坏禁令,十八九岁追求上流社会小姐,与印地安姑娘一起裸泳。
76、17年前,她对身边的人和物,反复强调着:我的、我的、我的——我的头衔,我的庄园,我的象牙,我的瓷器,我的丈夫,我的厨师,我的土著人……
77、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以记者身份辗转于各个战场。在前线的一次汽车事故中,他头部受重伤,伤口共缝了57针。不久,他又因飞机失事造成严重脑震荡。海明威在1940年出版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是以他的这段经历为背景,并以戏剧性的笔调写成的。这本书非常畅销,在两年里就销出了50万册。
78、说完巴黎,就不得不提到非洲。如果巴黎藏着海明威的柔软,那么非洲则把海明威深处的野性释放无遗。
79、他在这里开始艰苦的写作生涯,与第一任妻子在贫穷的日子里相濡以沫,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诗人的帮助,并最终写出《大双心河》、《太阳照常升起》等一批优秀的小说,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为今后持续不断地写出好作品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80、海明威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男人,写作之余,还沉迷于各种毁灭性的刺激活动:去西班牙看斗牛,在古巴出海捕鱼,只身前往非洲打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不同的女人调情。
81、埃兹拉•庞德的热心肠是圈内闻名的,“他愿意帮助任何人,不论是否信任他们,只要他们处境困难。”
82、当时的场景令人惊愕:海明威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头部已被弹药炸得一片血红,脖颈上方冒着青烟,只剩下下巴和两颊的下半部,天花板上、地板上到处溅满了血迹。当地警方经过严密地勘查之后,得出海明威是自杀身亡的结论。这位可以尽情享受地位、荣誉、金钱、爱情和自由的世界级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什么用其父亲于1928年自杀时用的同一支猎枪和同一种方式自杀呢?
83、 他不能指望父亲的帮助了,因为大马哈鱼突然一转弯,向不远处有一半是浸在水中的灌木林中游去。他知道,如果鱼一旦游进那里,自己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将它抓住了,因为灌木丛会把鱼线缠绕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