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典名言100句
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2、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
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经典名言100句)。
5、(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妳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7、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4、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15、 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表达方式很重要;最近的人最伤不得。
1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8、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9、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2、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2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5、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26、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8、(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2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3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
33、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34、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39、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0、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3、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44、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4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7、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48、(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0、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5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2、释义:几个人在一起行事,其中必然有人在某些方面可以当我老师的。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53、(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5、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5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57、(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58、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0、(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61、翻译:温习过去的东西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过去的事是可以作为老师的。
6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63、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该诗句出自曾巩的《读书》,意思是世间已经很久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了,读书学习有其规矩和方法了。
64、(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65、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66、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6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8、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69、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70、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1、(“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7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4、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