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六大解放
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2、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文化知识,他们还需要道德品质的培养,情感心理的疏导;他们需要人文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个性的发展,社会生存能力的发展……
3、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迷信要不得,成见要不得,曲解要不得,幻想更要不得,幻想是反对现实的。这种种要不得的包头布,要把他一块一块撕下来。
4、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一问。”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幼儿“不耻多问”,明确“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引起争论的问题就是好”。
5、在没有课本内容的限制下,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看、说、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6、●镇江句容2021年用编计划已定,招聘教师98人,事业编制
7、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六大解放)。
8、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9、因此,必须把鸟笼烧掉!让小孩回到森林,回到海阔天空。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中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孩子有机会向宇宙发问,有机会与万物为友,有机会向古今中外学习。自然就见多识广了。
10、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
11、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12、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民主的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13、“鸟笼式的学校”、“干腌菜式的教科书”剥夺了儿童创造需要的广博基础;
14、三八字精髓:实、活、真、创、爱、新、行、人
15、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16、(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17、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1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1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20、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1、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22、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如春天到了,每天中午我们会利用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到小区里观察树木与花草,使他们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发现春天的脚步。
23、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编故事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
24、“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25、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26、赶考和赶路一样。赶路的人把路旁风景赶掉了,把一路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赶掉了。除非请医生,救人,路是不宜赶的。考试没有这样的重要,更不宜赶,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甚至于连抗战之本身责任都赶走了。最要不得的,还是赶考把时间赶跑了。
27、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28、(1)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要从中国现实生活出发,训练有生活力的老师,培养有生活力的国民,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29、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30、1946年,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要注重全面教育,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
31、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32、(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33、教师给予的极大支持,它把教师当作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34、图|晓庄师范犁宫。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3月15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南京劳山脚下的晓庄举行开学典礼。学校聘请著名教育家、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先生为学校董事长。9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招收第二批学生,陶行知命名晓庄礼堂为“犁宫”、图书馆为“书呆子莫来馆”。
35、第陶行知表示要启发学生自动自觉学习,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客观、科学、多样,并与社会生活联系。
36、陶行知倡导“六大解放”,使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枷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7、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38、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9、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40、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要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更能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学习,让“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来。
41、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42、(1)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
43、大脑是产生思维的物质基础,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都经由大脑产生。陶行知把解放头脑形象地比喻为“天”,指出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要“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增强其思维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4、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4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46、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47、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8、内容: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束缚了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
49、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家长有责任解放学生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我们要去引导孩子正确的观察,并给以指导科学的方法。
50、图|1917年陶行知(前排右一)和胡适(前排左二)等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合影。
51、幼儿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允许幼儿根据各自的能力来完成任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全面满足的体验。如在语言区的游戏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图片。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讲述画面较复杂,情节较多的图片,教师通过引导与启发,使他们能创编出一段完整的故事。
52、民主的前提与目标即是尊重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帮助个人自我实现。
53、儿童具有很大的创造潜能,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我们要注意开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解放他们的头脑和双手,为他们的发明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教育,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潜能。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要求,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54、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在倡导“新教育”,并针对当
55、现在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日间由老师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和赶路一样,赶路的人把路旁的风景赶掉了。把一路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赶掉了。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的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甚至于连对本身生命的责任都赶走了。所以解放儿童的时间,对儿童的创造性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6、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描写过我们在小孩队中应有和不应有的态度。
57、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学前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六大解放”思想和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58、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59、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呆子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钱呆子是赚死钱,死赚钱,赚钱死。
60、(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61、陶行知说,一流的教育家,“一是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另一个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勇于实践和探索。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拓精神。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辐射给他人或其他地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62、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
63、“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64、 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65、创造力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总能另辟蹊径,巧妙化解;在完成一些脑力作品时,总能冒出一些新想法,给别人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甚至可以说,创造力对人一生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就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出过“六大”解放理论,主要包括解放孩子的头脑来使其思考;解放孩子的双手来使其做事;解放孩子的眼睛来让其学会洞察;解放孩子的嘴来使其能说会道;解放孩子的空间来使其释放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来使其消化所学知识以及获得新知识。根据这六大解放理论以及人们的实践经验,我们特别总结了以下五种方法,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
6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6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68、“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69、小时候弄坏母亲金表后可以成为修表匠的故事,爱迪生由于喜欢玩化学药品被学校开除,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说明小孩子的双手必须得到解放,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到锻炼,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在实践中检验出真理。
70、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71、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72、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共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
73、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
74、④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
75、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76、“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7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78、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中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孩子有机会向宇宙发问,有机会与万物为友,有机会向古今中外学习。自然就见多识广了。
7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80、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全民教育”和“平民教育”方面,即面向全民,实行终身教育;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能力培养,追求“生利”价值,为平民服务,多方面体现教育的服务宗旨。
81、③1939年,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儿童,培养特殊才能的儿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82、②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即“即导即传”,人人将自己的知识和所学文化随时随地传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83、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84、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创造力好的孩子往往对事物的探索能力强,也包括空间探索,他们喜欢在游乐场的各个区域玩,不停发掘新的游戏,开拓新的游乐场所,并不断挖掘自己的运动能力,从走、跑、跳到各种有技术难度的动作,都可以促进孩子身体与脑力创造力的开发。
85、“小先生制”倡导由年长的优秀学生教年幼学生或民众,以传播知识,开展人民大众教育。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授给周围的人,是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