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1、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3、(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4、(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5、(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6、(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8、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9、(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10、(原文)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2、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13、(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提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层层深入,告诫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要以所学为乐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成就,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无心学习,或以学习为痛苦,那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16、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17、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18、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9、(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1、(原文)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2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23、(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25、②习:“习”字的本意是鸟儿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26、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27、(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28、(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29、文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 ”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3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3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4、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6、(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37、(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38、(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2、(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4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4、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4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7、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48、(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49、都什么区别:宫、殿、亭、台、坛、廊、榭、庑、厢、舍、斋、寝、楼、阁
50、(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51、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2、(扩展资料)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53、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夏天,太宗住在低矮潮湿的皇宫里,大臣都劝告他改建。太宗摇头说:“朕富有四海,处理事情都应设身处地。扩建宫殿屋宇,游览观赏池台,老百姓都不会希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苦疲惫之事,怎能强加给百姓呢?”唐太宗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各级官吏因此上行下效、劝谨奉公,王公贵族乃至大姓富豪也不敢胡作非为、盘剥细民,人人衣着朴素,民风俭朴。如此数年后,人民不再遇到盗贼,牢房常空空荡荡。从长安到镇南,自山东到东海,都不必担心路上饥荒。史书记载,贞观之社会繁荣稳定到这样的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相反,背弃忠恕之道,一味专营,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唐代酷吏周兴就是自作自受的最好注脚。因为武则天的信任,来俊臣胃口愈来愈大,想独掌朝廷大权。他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女儿太平公主实力大,索性告到他们的头上。可是这次他没能得逞,反对他的人愈来愈多,武则天只好下令将其处死。就这样,两个蓄意害人的人,终究以害自己的结果而告终。
54、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55、(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6、(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57、(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58、(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率先提出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做人的标准之即“安贫乐道”,俗话说“人穷志不穷”,人活在世上要有骨气,坚守道义和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知足常乐,鄙视那种获取“不义之财”的可耻行径。
59、(赏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60、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6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2、孔子的这种思想,放到现在同样也很实用。作为古代特有的制度,礼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礼制的精神仍有价值。现在,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企业,都有着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职各人的权责,这便是现代的“礼制”。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组织和企业才能有效运作并产生效率,否则必败无疑。比如,作为员工或是中下级管理者,就应当服从上级的安排,不能越级行事,否则整个公司或者单位就要乱套了。而且,这种行为很容易被上级误解,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因此,无论是从政还是做公司职员,只有谨守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受到领导的青睐,保证社会或工作的稳定。
63、孔门弟子之中,冉雍以德行著称,为孔门十哲之一。除了这些评价,据说孔子在临终之时还曾对弟子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后来,战国大儒荀子对他很推崇,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说他:“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可见,冉雍确实是孔门德行卓著的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