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语录600句
1、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2、3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3、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4、5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佛教经典语录600句)。
5、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6、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而没有学习的痛苦是一辈子的。
7、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9、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0、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11、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佛语经典语录
13、2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5、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16、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生活,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而当我们以消极的心态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沮丧的东西。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全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好运不断,失落沉沦厄运陪伴。逆境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因为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
17、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18、25)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1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20、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21、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2、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3、2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24、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5、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2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7、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8、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9、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30、4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31、岁月长河中,生命只不过是一粒尘埃,渺小而短暂。所以,我们需要善待生命,充实生命。人生之旅,路过的就是风景,走过的就是经历。生命无论长短,都要从容走过,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会成云烟,不要给自己郁闷的理由,不要给自己颓废的借口。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里,淡然一颗心,从容一切行,慈悲,踏实。
32、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33、4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已显现。
3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5、5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36、佛性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轮回没有使他更坏,涅槃没有使他更好;它未曾生,它未曾死;它未曾解脱,也未曾迷糊;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灭;它毫无限制,它不属于任何类别。
3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38、4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39、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4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哈佛经典语录如果今天不走的话明天就要跑。
41、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4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4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45、4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46、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善意需要适当的行动表达。佛经中的经典语录佛经中的经典语录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心有住,(经典语录)则为非住。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所作福德,不应贪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经典语录摘抄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卢思浩
47、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8、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9、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远是成功道路上的不二法则。卢思浩
50、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5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52、我爱好《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走什么路是我自己的事。
53、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54、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55、5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56、过堂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57、3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58、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59、1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60、佛曰: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1、13)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62、5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63、你每天晚上都去十一街区的超市买点东西吃,你烦闷的时候都会去十三街区的小酒吧喝点东西。
64、40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65、5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66、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67、2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68、梵音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9、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0、4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71、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72、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