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
1、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词语解释)迥:远。
2、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3、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4、“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5、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7、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8、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本首诗中竹子同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9、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1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1、(作者):王维(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iㄧ衣
12、释义: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13、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注释(诗文解释)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14、北陂杏花:《北陂杏花》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5、《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6、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早梅年代:(唐)作者:(柳宗元)体裁:(五律)类别:(静物)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蜂》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18、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1、《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