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大全及解释
1、解释:尊敬我的长辈以及其他人的长辈;疼爱我的晚辈,以及其他人的晚辈。
2、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5、孔子登上东山感觉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俯览天下,感觉天下也小了。孟子也曾讲“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都是说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提升境界。孔子起于累土,最终居高临下,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自信,其思想境界,超越了芸芸众生,故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释义: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孔子名言大全及解释)。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2、这句话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而“养”的意思是“相处”。孔子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孔子并没有歧视妇女。
13、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着那个位置上的事情。”
15、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唐·韩愈《谢自然诗》)
16、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7、个人在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不能自视过高,盲目承担自己力量所不能及或自己不擅长的工作重任,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本身的效率质量,还会危及百姓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选择能胜任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义: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1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0、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1、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22、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23、孔子的原句是这样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最后一句才是孔子真正想说的话,游必有方,要出门,一定要约定好什么时候回来,可惜很多人往往都忽视了这一句。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25、(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26、解读: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为师的基本品德。
2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8、(翻译)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29、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30、我们鼎力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31、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