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流行词大全
1、德国2018年度热词包括:“炎热期”“信号盲区共和国”“临时安置中心”“我们是多数”“惩罚性嘉奖”“护理机器人”“柴油车辆禁行令”“贸易战”“英国‘脱欧’乱局”“所有问题的母亲”。(网络用语流行词大全)。
2、 源自一个女生在贴吧里晒出的和老公撒娇结果被怼的截图,后变成一种女生试探男友的游戏,玩法是:女生向自己的男友发送一段撒娇的话,观察对方的反应。
3、累觉不爱,顾名思义,觉得自己已经累了,没有力气再爱下去了!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源自豆瓣上一个帖子,一名95后男孩感叹“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后引发众多二三十岁的青年议论。
4、社会性死亡,其含义多为在公众面前出丑的意思,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被称之为“社会性死亡”,和另外一个网络语“公开处刑”的含义比较接近。
5、用法:老板经常画大饼,我可能被职场PUA了。
6、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2016年“两会”上,“供给侧改革”又被反复提及,成为新闻媒体中的高频词。“供给”与“需求”相对;“供给侧”与“需求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供给侧”即“供给一边”。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光靠“需求侧”拉动,难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必须在“供给侧”改革发力。“供给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已在各行各业展开,前景令人期待。
7、解释:今年走红网络的“确认过眼神”,仅表示“确认过”“甄别过”的意思,与“眼神”不一定有关。这个用法最早源自今年春节(2月15日)一网友发布的一条微博“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东人”,以吐槽广东人过年红包面额小。(网络用语流行词大全)。
8、在给工作施加时间压力的时候,不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1~2个小时之内需要完成的同一件事上是很重要的。
9、我们乐于把自己视为独立的思考者,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然而,实际情况是,融入感和归属需求是根植在我们的大脑和生理构造当中的。我们想要融入。我们想要跟大众一样。当我们置身于社交场合,这会是一种强大的动力,驱使我们观察他人,寻找行为准则。
10、后来有人就直接回复一张赛艇的图片,后面中文打上“亦可赛艇”。
11、今年,“后浪”一词爆火,与哔哩哔哩弹幕官网的演讲短视频《后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我不介意你骗我,我介意的是你的谎话骗不了我。
13、用法:在失眠面前,没有一条淡黄色的长裙是无辜的。
14、解释:指那些听起来腻人、带着土气、冷幽默式的情话,多采用转折、夸张的表达方式。例如:“我好喜欢你,就像你妈打你,不讲道理。”
15、出自一张鹦鹉兄弟的表情包。鹦鹉兄弟是日本电信运营商DOCOMO于2015年12月起,为了推广公司积点卡而登场的人气角色。
16、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出自《中餐厅》黄晓明,多指不听从他人建议,做事独断专行)
17、“爷的青春回来了”的简称,常用于看到了以前熟悉的事物而发出感慨。比如看到儿时的玩具、节目而感叹:“我的青春回来了”。同样,“爷青结”就是爷的青春结束了。
18、 自从买了保险,过马路都不用看红绿灯了。
19、 自从人晒黑了,脸色好看了,牙齿变白了,喝酒都不脸红了。
20、打工,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9月22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随即引爆网络。在流传中,“打工人”适用范围扩大,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称“打工人”。
21、 龚琳娜演唱的《忐忑》风靡一时。这首歌没有明确的意思,全是让人听不明白的“咳咿呀咿呦……”,但在演唱者眉飞色舞、幽默搞怪的夸张表演下,广大听众为之着迷。《忐忑》被人们戏称为“神曲”,从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到年仅几岁的小弟弟都竞相模仿着歌唱,连大牌歌星王菲也不例外。“忐忑”这个词于是火了起来,用法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本来是形容词,当下又演变出动词(如“忐忑了整整一天”)、名词(如“结束忐忑”)的用法来。有人说,这是“神曲”提振了“神词”。
22、在你头上拉屎的未必是敌人,也可能是你楼上的邻居。
23、“2019年,我们继续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一是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二是开展第22届全国推普周系列活动;三是开展了2019年全国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四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评审认定了北京大学等首批60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我们还组织了50家高校基地,对口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5200名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开展为期3个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
24、在能吃苦的阶段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因为你的任何工作经历都是快速增加你经验值的手段,犯错积累常识也是。
25、这些流行语的含义或令人感动、尊敬,或令人倍感心酸,或令人开怀大笑,或为我们的生活作点缀……
26、有一种愤怒的“握草”的意思。网络流行语大全口头禅32022年最新热词
27、某科技公司CEO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说了一句:“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由于此句很通用也符合很多人的心声,播出之后被不少网友争相借用
28、 其实这句话并非网络原生,而是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家有喜事1992》里面的张曼玉饰演的何里玉和周星驰饰演的常欢二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白。意为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常常用来调侃一些比较具有戏剧化反转的剧情,令人跌破眼镜甚至是啼笑皆非的境况。
29、 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并拥有众多粉丝的公众人物,通常把粉丝超过50万的微博用户称为网络大V。大V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经过认证,其微博昵称后便会附一个“V”形图标。之所以称“V”,有两种说法:一说是VIP(贵宾账户)的首字母,一说是verify(认证)的首字母。大V几乎都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有着不容小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大V务必维护好自己的形象,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否则,大V就成了“大谣”。
30、 最快变成哲学家的是老公,最快变成经济学家的是老婆,最快变成战略家的是丈母娘。
31、今年3月份的时候一些微博搞笑大v博主发了一些比较搞笑的的翻转视频取了这样一个“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的标题之后转发量还成千上万的,此后该词就频繁出现在微博评论转发词当中,甚至是很多时候成为了点赞数较高的人们评论,该词因此爆红网络,成为当下使用度比较高的网络流行语。
32、 2016年7月25日,一组“葛优躺”表情包开始出现在网络上。其图片源自曾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随着表情包的走红,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葛优躺”一词流行的心理背景。
33、 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2010年11月10日,“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被视为权威媒体认可网络词语的标志性事件。
34、“破防”本指突破防御,最初是网游用语,指游戏装备、技能被破坏,失去了防御效果。后词义引申,如今多指心理防线被攻破。“破防”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指内心受到伤害后的悲羞与痛苦,另一种是内心受到触动后的共鸣与感动。
35、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发布年度《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海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
36、 “盘他”2018年新出来的一个网络用语,但是放到2019年来用依然很火。其实这个词是来自于相声《文玩》,但是真正让他火起来的是抖音,抖音上有一位用户发了一条关于盘他的视频,后来就引起了一个“万物皆可盘”的视频话题,这个话题有很多用户参与,而盘的东西也是脑洞大开,各种各样什么都有。盘原来指的是文玩不够圆润,需要不断的用手揉搓把玩才能把文玩变的平整光滑,这个过程叫做“盘”。但是自从“盘他”在抖音上走红之后,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盘他可以用在和别人起争执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盘他”就等于是“怼他”的意思,在遇到漂亮妹子的时候也可以说“盘他”,意思是“撩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网友脑洞大开,把很多流行歌和流行的段子都加入“盘他”这个词,有不少歌星的歌曲都遭了秧。还有很多网友把抖音中的段子都融入了盘他的元素,这个词是绝对是2019年年初最为火爆的一个流行词。
37、不内卷就要躺平,不躺平就要累丑,不累丑就要甩锅。职场人太难了(笑哭)
38、 本指“含油过多”。2017年10月24日,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立即引起网友热议,“油腻”因此引爆网络。随后,冯唐、高晓松等在各自的微博上发布博文,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油腻”的走红,反射出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对如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反思。现在“油腻”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等,都可称“油腻”。
39、他们的特征是蠢萌的眼神以及头上的三根毛,其蠢萌呆萌的形象深入人心,2017年1月“鹦鹉兄弟”表情包更是一跃成了新晋网红,因为虽然说是鹦鹉但是它的外形却酷似一只鸡跟我们鸡年很吻合。
40、 最初在电竞游戏圈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居然还有这种套路”。用在网络聊天和回帖时使用,表示震惊或疑问。
41、 原意有掀起、撩动的意思;网络用语中带有调戏、撩拨的意思。在互联网上,撩字通常与“撩妹”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撩妹本来是地方方言,伴随着某韩剧中的男主角宋仲基撩妹大法而走红。
42、“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网络媒体部分),采用“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兼顾领域专家意见和搜索引擎收录情况”的方式获得的。监测语料库包含网络论坛、新闻、博客等不同媒体形式语言资源。
43、 中国古代就有“达人”一词,指通达事理的人。“达人”被借入日语后含义发生了变化,如今又从日语传了回来,指见多识广、对某方面懂得透彻的人。
44、 倒逼倒逼,即逆向促使。按照常规,甲乙两事物,甲动则乙动;如果一反常规,乙先动逆向促使甲动,这种逆向促动,叫作倒逼。倒逼来源于经济领域中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如今扩大了使用范围,“由下而上”“由流溯源”“由果问因”等行为,都可以称“倒逼”。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用到“倒逼”,提升了这个词的流行度。
45、 现在流行的“小目标”出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口。他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谈到“很多年轻人想当首富”的话题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就“世界首富”这个“大目标”来说,“1个亿”确实是一个“小目标”,王健林的话并无不妥;对普通人来说,“1个亿”几乎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于是网友纷纷吐槽。“小目标”立马在网上走红,其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多含讽刺意味。
46、释义:出自《隐秘的角落》,一种死亡邀约,指爬到山顶就把你推下去的那种爬山。
47、用法:武林要以和为贵,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
48、 “主要看气质”,意思是不要太看重外在形式,内在气质才是决定因素。此语在2015年末突然蹿红,成为一个强势流行语。起因是台湾女歌手王心凌为了配合新专辑的发行,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吃汉堡的宣传照。网友纷纷留言评论,其中有人说品位不高,甚至说没文化。一位网友却认为,虽然是一张奇葩照片,但颇有内涵,于是留言:“主要看气质。”这则留言立马获得广大网友点赞,被大量转发,火速引爆网络媒体。有人说,在过分追求“颜值”的时代,“主要看气质”的流行有“正能量”意义。
49、意思:夺笋啊,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多损啊”,常用来幸灾乐祸用语。
50、因此,徐晓萍也指出,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而且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
51、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52、 杠,即抬杠;精,即精灵、精怪。杠精,指“抬杠成精”的人。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论。“杠精”去年已出现。今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幅调侃“杠精”的漫画:一女生向一“杠精”表白,并要求去见他的母亲。“杠精”说:唯独这件事不可以,因为“杠精”不配拥有母亲。“杠精”迅速走红。“杠精”的流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所致。
53、 “(??︵?`)哼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
54、逆行,便是反向行走。逆行者,常指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人。
55、好啦,我们本篇就说这么多,因为还要多留点时间去玩耍,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