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摘抄好句27句)

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摘抄好句27句)

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

1、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2、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5、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①里:可作名词讲,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动词讲,居住。均通。今从第二义。

8、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9、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0、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贤哉,回也!”

12、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13、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是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14、 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15、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

17、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9、(翻译)与:赞同、肯定。意为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出自《论语·子罕》。

20、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21、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2、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4、⑥作为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翻译为“如果”“假如”等。

25、第十章: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6、 论语十二章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