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格言修身对联
1、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宋·许榧)(道德格言修身对联)。
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古今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富不过三代,诗书可传家。
4、下联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说君子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所以君主想要安定,就没有比改善政治、关注民生更重要的了。这种民本思想和为政观对今天的领导者也是有警示作用的。正是: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重订增广》)
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勇气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3聪明人糊涂人少心人易处;文雅话粗野话无情话难听
7、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8、下联的“不寻事”,即不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烦。“不怕事”,指不怕惹是非或不怕犯错误。苏辙云:“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清代申居郧也说:“人该省事,不可怕事。”“余地”,是指言论或行动中留有的可以回旋的空间。
9、40酌酒杜烟八秩老翁无芥疾;清心寡欲四时佳兴乐松年
10、下联的“劳心”,指动脑筋、费心思。“逸”,即安闲、安乐。“劳心喜逸”,意谓劳心的人喜欢安闲,“心逸,则日休(欢乐)也”.
1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2、3君子磊落胸怀坦荡浑如海;士人淡泊寒窗寂寞清似水
13、上联是说,为人无贪心,无私心,不为外物所诱,“不以感私伤神”,心存清白,廉洁自守,能保持这种高尚人格的人,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不致有“身被名牵”“心为形役”的苦恼。
1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5、4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1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18、400.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19、“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出于《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20、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
21、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无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陈毅
2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23、为人要谦虚谨慎,不强出头,成功了也不炫耀,但是做事要努力认真,尽最大的努力把事做好。
24、黄庭坚:“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不必大富大贵,只要现世安稳,知足常乐。
2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26、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都在世上混,谁都好面子。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行得正才能立得稳。
28、出自唐代刘禹锡古诗。上联的“芳林”,生长茂盛而又夹杂花草的树林。“陈叶”,枯叶。上联意思是说,林中的树枝花草开始发青,旺盛生长,不断催换着旧叶。下联的“让”即退让。滔滔的流水波浪起伏,以不可阻遏之势滚滚向前,似乎前浪总是让着后浪。联中的“催”“让”二字用得十分恰切。“催”者,壮“新叶”茁壮,写出林中一派生机;“让”者,描绘流水波波相续,浩荡汪洋,永不枯竭。联语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揭示了新陈代谢是事物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如郑板桥所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前辈总是奖掖后进,扶持年轻人,希望他们超过自己,并主动让贤,让年轻有为者能脱颖而出的。联语托物寓意,比喻新颖,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9、这副对联语言朴实,感人肺腑,上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天,爱民如身;下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自己,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这种时时想为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非常难能可贵。
30、处世无奇但率真,城府越深,算计越多,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扮演,岂不太累了吗?
3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3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34、下联的“澹泊”,指恬淡寡欲。明代姚舜牧曾说:“澹泊二字最好。澹,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澹泊之能日休也。”“清心”指心地清净,无思无虑。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问及长生久世之道,则以清心寡欲为要。”
35、40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