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作品
1、2016年作品《右卫北街的下午》和《曾经家园》入选追梦之路---长沙首届优秀青年美术人才作品展 湖南省画院展览馆(歌德作品)。
2、2007《物语》获黑龙江省第七届群星杯银奖(省部级重点展览)
3、2012年,油画作品收录于李正天教授的教学著作《光色定调论》。
4、2012年作品《故事》入选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展于江苏美术馆。
5、鹿成君,男,汉族,职业画家,1976年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 现定居青岛。山川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油画委员会副主任,青岛西海岸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经典写实画会成员,成都经典汇CLATIA签约画家。
6、君子是否应该“不器”?歌德在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也谈到过类似话题,他把“不器”看作是一种注重通识教育的体现。歌德在他的这部作品中间讲了两个极端,第一种极端是通识教育,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所有的都要穷尽。还有另外一种教育的观念是专攻某一个方面的职业教育。歌德把这两者进行了一个对比,想表达的是这两者并不是通往教育的最终目标的。“因为要穷尽所有知识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把人培养成某一种职业的专才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因为它会导致知识的贫瘠化、人的贫瘠化和人最终的异化,成为一种工具。”瓦尔克表示,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中庸之道”。
7、《悼词起首》 对已故共济会里德尔(Ridel)分会长的悼词,1821年
8、2010《向北方5》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群星杯铜奖(省部级重点展览)
9、2018年“春天的故事”民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作品展 广东东莞
10、《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
11、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著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名著。歌德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自然科学、近代西方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了解德国及欧洲文学史、思想史的关键人物之一。
12、2008年作品《怀念》《珍藏的记忆》参加山东籍画家写实静物展
13、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曾经梦想成为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在他看到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与那些大师相提并论,于是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
14、2008年《大自然的轮回》入选山东省良友杯油画展。
15、关于“浮士德之死”,喻天舒对比了16世纪人文主义者马洛的诗剧《浮士德》与歌德作品的结尾后,接着分析:从小受到基督教全面洗礼的歌德,之所以苦心孤诣地拯救浮士德,是将他当作勇于反抗束缚人性的现世权威、努力发挥人类潜能的理想人类的代表给予肯定的,也体现了歌德对自己身后的期许。同时这个“死”又被祝彦在《圆球的坠落和浮士德之死:感悟在魏玛》中解释为对工具性思维的批判,在利润追求和技术进步融为一体后,“无不可为”的口号掩盖着每一种暴力行为,浮士德为了追求事业,忘记了如何真正的造福于民。
16、在热情的控制下(爱),浮士德最初对知识的渴望逐渐被对玛甘蕾的贪欲所取代,进而他和摩非斯特设法诱奸姑娘(取)。此时,摩非斯特已经把浮士德变成了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两个同谋终于成功使玛甘蕾爱上浮士德,但结果是悲剧:玛甘蕾不仅怀孕,而且由于不同遭遇,她被判死刑(有,生,死)。故事的结尾是上帝把玛甘蕾的灵魂带到天堂,因为他不评判人们所谴责的玛甘蕾的罪恶行为,而只评判她纯洁的意图。这又与亚洲佛陀的思维非常一致。
17、诗剧中,年过半百的博士浮士德厌倦了书斋生活,因此和魔鬼靡菲斯特订下契约,要到新的世界去享受人生。靡菲斯特将浮士德领到一个女巫那里,给他喝了魔汤,使其恢复了青春。青年浮士德爱上了平民姑娘甘泪卿,为了与姑娘幽会,他刺杀了他的哥哥,并让甘泪卿给母亲灌下昏睡之药。甘泪卿因用药过量使母亲一命呜呼,这使她内疚得发狂,她溺死了自己的婴儿,虔诚地忏悔所犯下的罪恶,甘心接受命运的惩罚。浮士德饱受爱情悲剧的打击,仿佛历经了一次死亡的磨难。
18、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他的生命之树从自己的内心冲决、壮怀激烈到淡定的状态。他见证法国与德国战争,不要儿子去抗法,看到战争背后对人性的摧残,但是他的做法招致很多的不满。
19、2019年,四十再励——深圳青年美术作品展,深圳。
20、我便感觉着那全能者底存在,他依着他的形态造成了我们的,我便感觉着那全仁者底呼息……世界怀拥着我,天宇全入我心……啊!我心中这么丰满,这么温熨地生动着的,我愿能把它再现出来,吹嘘在纸上呀!我的心如像永恒之神底明镜,画纸也愿能如我的心之明镜呀!
21、《德意志逃亡者讲述的故事集》(框形结构小说),1795年
22、2016年《镜意》在山东省成美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3、赫尔德说:“由于其精辟的原则,我像一个中国人那样尊重经书(即儒家经典)。孔子的名字对于我是一个伟大的名字。”赫尔德以此指出,他对孔子及其学说并不怀有特殊的反感,而且还在他主编的《阿德拉斯蒂亚》(Adrastea)杂志1802年第一和第二期连续发表了《中庸》上半部的德译文和以孔子及其道德学说为题材的十八个故事。《中庸》德译文仅能大致传意而已,无文采可言。十八个故事中,八个直接描述孔子的行止,其余的故事则描述他的政治伦理和教学活动。这些故事分别摘自《论语》、《孔子家语》、《礼记》、《晏子春秋》、《国语》、《史记》和《说苑》。赫尔德为之写了一篇短短的引言。他在论及中国的道德学说时说:“我不得不称赞他们这最纯正的道德理性。”不过,他并未摆脱他固有的偏见和傲慢。当他谈到中国在人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时,他说:“德居伊内一个人所做到的就如一个中国的科研机构的功效!”这里所称的德居伊内(Deguignes,1721—1800)就是那个认为中国的氏族和文化完全来自埃及的人。此说连同赫尔德所称的被描绘在木乃伊上的象形文字早已为莱布尼茨所批驳和否定,德居伊内作为编辑曾审编出版儒家经典《书经》法文译本,不过,“凡是他对手稿文本改动过的地方大都是错误的”。
24、傅杰一直跟学生强调,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读一首20个字的诗,一年下来就是300多首,第二年水平高一点了,每天读28个字的一首诗,养成这种习惯五年、十年之后,人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做法歌德也曾提倡过: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每天应该读一首好诗,每天应该看一幅好画,每天应该听一首好曲子。
25、《壶口瀑布》 38cm×80cm RMB:80,000
26、2014《守望》黑龙江省十二届美展铜奖(省部级重点展览)
27、歌德在意大利这部诗剧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但歌德运用自己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这个传说的哲学内涵,并升华了其艺术品格。
28、1999年作品《村民议会》参展第9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
29、《浮士德》剧照浮士德决心要创立一番事业,他平息了一个国度的内乱,并率众制服肆虐的海水,将海滩改造成陆地。正当他雄心勃勃向自然宣战的时候,他的生命已渐渐地衰朽,魔鬼率魂灵们为他掘墓的声音,在他看来还以为是众人在筑坝挖沟,他说: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的断案:“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30、浮士德对地祇的召唤发生在他的书房。书房中浮士德上下求索而不得的“述怀”,作为《浮士德》的开幕,其实郭沫若早在1919年就已完整翻译,“双十节”时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上,题为《Faust抄译》,译文涵盖了《浮士德》第一部的354至481行(含舞台说明)。在《抄译》的译者按语中,郭沫若进行了诗的祝祷:“我在译录之前,敢敬告我Goethe先生的英灵:请赐我以神慧的天光,使我得完全之了觉,以补我拙劣之手笔”。可见,青年郭沫若对歌德有着亲切的认同,而同时尊歌德为神灵,又使之成为诗歌神话。
31、《醇甜蜂自舞》 30×40cm RMB:50,000
32、2018年作品《桃香满山》入选E京华--雅昌艺术家联展 北京水立方美术馆
33、2017《逍遥游》深圳国际版画双年展入选(国家级重点展览)
34、后来,战乱年代给了歌德机会去了解戏剧,他也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就开始写起剧本来。著作先后有《葛慈冯?伯里欣根》、《亲和力》、《诗和真》、《意大利游记》等。
35、2018年,迎风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青年美术优秀作品展,深圳。
36、2003《单簧管》黑龙江第十届美展金奖(省部级重点展览)
37、2016台湾宝胜画廊「艺术家联展7仙子VS-胖女人」
38、刘宝军,1963年生于辽宁省丹东,2004年在上海开始油画创作。中国经典写实画会成员,成都经典汇CLATIA签约画家。
39、《意大利游记》,1816年/1817年
40、《抽烟的胖女人系列154》 70cm×70cm RMB:180,000
41、《同谋犯》(喜剧),1769年开始创作,1787年复印
42、2005年于大千画廊参加“路之路”风景3人写生展
43、2001年《美满人家》入选济南市文联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44、瓦尔克教授介绍道,歌德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见证了欧洲教会的兴衰。在歌德出生的那个年代,欧洲还是在现代化开端前的封建时期,而他辞世的时候欧洲已经成为了一片现代化的土地。
45、2018年《经典-融合》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精品展(北京)
46、2017年后新社区画家联盟小幅油画展(保定)
47、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浮士德》是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个以中世纪德国为背景的戏剧提出许多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意义的问题。您有想过吗?《浮士德》甚至可以从亚洲哲学的角度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