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成语典故800个(摘抄好句85句)

成语典故800个(摘抄好句85句)

成语典故800个

1、    解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

2、(举例造句): 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成语典故800个)。

3、(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话说,妈妈们对四大名著真的是大爱,每次开团,都能把库存一扫而光,可见,提高语文素养是妈妈们的刚需。

5、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6、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成语典故篇5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7、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8、成语故事|“登堂入室”是故居旅游指南,还是新型学霸手册?

9、他们试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烦了,把眼一斜,说了句“看不见”就离开了。书生大喜,把树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说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终于可以拥有隐身之术啦!”

10、(语出)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帝尝令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成语的优秀典故篇8学富五车

12、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成语典故800个)。

13、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14、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15、(不肯过江东)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28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部下都说:“大王说的一点不错。”

16、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路边哭得很悲哀,便问他为何如此悲哀。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想起来就悲哀。年轻时忙着做学问,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我的升职。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此刻年纪大了觉得孤单。树欲静而风不止,此刻我想好好弥补这一切,但是岁月已经过去了,父母去世了,朋友不再来了,我年龄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悲哀。”

17、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18、适合年龄:3-6岁亲子阅读,7-12岁自主阅读

19、忽然,书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宝贝给忘了呢?”说完,便掏出那片宝贝叶子,挡在自己眼前,大摇大摆地来到老农的摊前,伸手拿了一个梨扭头就走。

20、(成语故事)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21、  当时朝中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张纲。此人廉洁刚正,多次上书,痛陈时弊,请求诛杀违法犯罪的大臣,削减朝廷的费用开支。皇上对他十分头疼,许多贪赃枉法的奸佞之臣更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当时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皇后的兄长、大将军梁冀便想了个好办法,他串通几个当权人物跟皇上上奏说,派张纲去做广陵太守,让他平息人民的暴动,企图用这件事情加害于他。

22、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有典故的成语故事篇二:公而忘私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叫祁黄羊,品德高尚,是晋平公的得力谋臣。晋平公要决定什么大事,都要同他商议。

23、“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24、(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25、(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成语的优秀典故篇10小时了了

26、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27、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28、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成语优秀典故9学富五车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成语典故篇11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30、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31、(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32、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33、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34、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35、还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这个场面,画龙点睛中的鹰和龙,都可以用来给孩子照着画。

36、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透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原先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红人,期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37、创作团队也是用了三年时间来打磨这套书,从方方面面来贴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38、“月怀一鸡”指那些明明白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39、(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40、(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41、成语故事|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宁,哪个才是良师益友?

42、  成语“悬梁刺股”,常用来形容学习认真,勤奋刻苦。

43、白娟问一句“江南是”,张钰桦就猜中“鱼米之乡”。

44、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45、  齐桓公对敬仲非常好,两人常在一块饮酒作乐。一次,敬仲请齐桓公到他府中饮酒,两人的酒量都很大,再加上聊得痛快,所以一直喝到天黑。齐桓公还觉得没喝够,就给仆人下达命令:“点上蜡烛,我们还要再喝几杯!”

46、汉·刘向《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流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悦)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翠盖而(xi)犀尾,班丽袿(gui)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yi)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hu)泽予,昌州州,谌(kan)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chan)秦逾,渗惿(ti)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yu)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遇僇(lu)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47、成语故事|有关爱的六个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被列在首位

48、五代·王定保《唐摭(zhí)言·好放孤寒》:“众多的寒士都落下泪,回头眺望远在海南的崖州。”

49、(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50、“我的显微镜什么时候到?”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51、狼和狈是同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有一次,狼和狈来到了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里面虽然有许多只羊,但是栏杆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俩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狈再用它那两条长长的后腿将狼直立起来,把狼驼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那两条长长的前腿攀住羊圈,把羊叼走。从此,狼狈为奸用来比喻互相勾结、共干坏事的人。

52、.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阿!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53、大概的意思就是: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54、(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55、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

56、小学阶段都会要求孩子背诵一些成语,来增加词汇量,形成语料库。比起背书、留作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来学成语,不仅更简便快捷,也更容易帮孩子建立起学习兴趣。

57、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58、顷襄王答应了宋玉的请求,宋玉就讲了一个故事——

59、(语出)唐朝陆贽《论西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60、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61、(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62、成语故事|纸上谈兵,原来是一场甩锅与背锅的“游戏”

63、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64、将200则成语故事分为4卷:闻鸡起舞卷、画龙点睛卷、乘风破浪卷、破釜沉舟卷,每卷10本,每本5则成语故事。

65、(奉绣被)南朝梁·吴均:“愿言奉绣被,来就越人宿。”

66、(典故):《后南柯·访旧》:南之裸将,刻舟求剑,按图索骥,是求材必视乎门荫,用人必限以资格,千古铨政之坏,人才不兴,大都由此!”另一说法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67、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68、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69、   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70、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宋太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还召见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71、  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得很开心,不想回家了!

72、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73、团购价格:原价396元,团购价仅需148元( 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运费15元,新疆、西藏运费35元,其他地区包邮)

74、我们学成语的首要原因就是应试需要,但抛开考试的影子,成语更会为孩子开启别样人生。成语的魅力,不仅在于辞藻之美,更是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积淀。成语架起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桥梁。

75、团购价格:原价396元,团购价仅需148元( 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运费15元,新疆、西藏不发货,其他地区包邮)

76、“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77、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78、(出处)韩非子·说林上成语的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二: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79、(释读)翼翼:比喻恭敬慎重的样子。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80、(释读)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81、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82、(成语故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83、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84、(释读)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文思渐衰竭,本领渐尽。成语的优秀典故篇15管中窥豹(guǎnzhōngkuībà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