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1、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3、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6、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7、《行知诗歌前集》上海儿童书局1935年12月初版本
8、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9、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
10、《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12、我要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想他们所想,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始终提醒自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也许,一切不那么复杂。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为何要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用我们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们?那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13、《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14、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要学习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做为一个新教师,更要向陶爷爷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近日,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一书,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也曾困惑。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两点体会:
15、《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2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得了一种,方才可以为第一流的人物。
16、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17、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8、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9、就如陶老所说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习的一本书,我也将于它置于案头,让它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走得更远。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暑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20、爱的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习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5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1、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22、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23、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5、《朱兰质量手册》(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明日之学校》(美)杜威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7、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8、《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9、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30、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陶行知
31、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32、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3、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
34、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种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35、《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年8月初版本
36、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知是第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我读了《陶行知》一书,说实话,我对陶行知先生了解的甚少而感到惭愧。对他的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感受,还依然能够从中得到关于做人,关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37、其中陶爷爷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3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40、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41、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42、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4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4、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45、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6、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
47、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4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49、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50、《行知诗歌集》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7月初版本
51、《学习,别听学校的》(德)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52、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53、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54、好也不算好,坏也不算坏。好好坏坏随人讲,心中玉一块。
55、诚然,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你会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开窍,反复讲过的东西却还是不记得;觉得他们幼稚,好动,不稳重。你眼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让你满意,要么行为出格,要么乖巧懂事却学习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不调皮,那叫孩子吗?一个花季少年不爱做梦,没有一点狂妄的想法,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机和希望?在孩子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习上疲软也不奇怪了。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你却要他们和你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平吗?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他们的未来能让你去规划设计吗?决不!那么,先生说得很有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56、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57、陶行知办学的六个“善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办学者借鉴。
58、“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59、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60、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61、《理想国》中的核心比喻是“洞穴比喻”,全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回应它的隐喻。在《理想国》全书希腊文原本的第一个词是“下降”。也就是说,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一开始就是下降,从高于此处的“洞穴”之处下降。在苏格拉底的谈话中,构造了城邦的政体,从第一部分摆脱最低处,第二部分则开始上升到最好的政体,第三部分处于最高处,详论最好政体的秘密,第四部分开始下降到最坏的政体乃至下降到地府。
62、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这句教人更律己的话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即满腔热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国留学回来,即开始他的教育救国实践,一心一意为改革传统旧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变后,他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他又冒着“第三枪”的危险,坚定不移地战斗在爱国运动最前线。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真人之举。
63、《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4、学习陶行知办学经验,充分发挥教育家办学主体作用;
65、我们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66、以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境界培养我们诚信品格
67、我再问:在这样一个爱做梦的年龄,爱问为什么的年龄,爱叛逆的年龄,假如学生都乖乖地坐在你面前,不问会变什么样?也不问为什么,更不问凭什么。你说什么就什么,你说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无所谓,那岂不可怕?岂不悲哀?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6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69、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陶行知
70、《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 海南出版社
71、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2、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73、《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74、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