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分论点
1、即提出分论点摆出一两个论据,议论分析论据,小结照应分论点二。
2、议论文本论部分是详写部分,其中详写的是事实论据及其分析评论。但是所用论据不仅一个,因此要详写新鲜的事例,略写概述人们较为熟悉的经典事例。这样详略结合,能够使举例丰富翔实而要言不烦。
3、请以“诚信”为主题,自己确定段首中心句(观点),参考“段首中心句+讲道理+举事例+事例分析+总结句”的形式写一个片断。
4、诚信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文化是申论命题的重点,应当为广大考生所关注。整篇文章围绕诚信,引入了新概念“塔西佗陷阱”,让诚信虽旧事重提,但却饱含新意。全文从筑牢“诚信”大堤的中心论点切入,标题用比喻的方式点明了中心论点。(关于诚信的分论点)。
5、成功需要坚持不懈。脱贫攻坚,黄大发36年为梦想跋涉,沧桑了面孔,僵直了手指但初心不变;科技报国,黄大年七年里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为民服务,廖俊波一生扎实工作廉洁奉公,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他装进心里。坚持不懈,能够实现个人梦想,凸显个人价值;能够锻造社会价值,打造价值标尺;能够助力民族振兴,实现大国梦想。因此,我们要在生活学习中坚持不懈,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6、“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教育者只有读书不倦,求知不止才能真正成为学识渊博、涵养丰厚的领路人,才能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无穷的精神财富,才能明是非、辨真理,才能真正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7、爱迪生早年有一千多项发明,他晚年变得很骄傲,甚至对手下人说:“你们不必再说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都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堵塞了智慧的源泉,再也没有什么发明了。
8、虽说“三段论”的模式基本规范了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但是写作者仍然可以在三段论基础上创造出多种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9、广大领导干部务必下好“虚”、“离”、“庸”、“贪”、“色”五字棋,接地气走好群众路线,炼真气践行“三严三实”,葆朝气践诺“两学一做”
10、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应该是中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11、以上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之间是并列关系,分论点三与前面两个分论点间是层递关系。
12、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还是一条连接友谊的线索。一个人无论有多少缺点,只要信守诺言,一言九鼎,与他交往会使你感到神清气爽,这样的人,长大以后肯定会获得幸福,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为以诚待人的人,别人也会以诚相待。
13、简述诚信对个人的影响;“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4、丹麦队与伊朗队的一场足球赛进行到第45分时,场上响起了清和响亮的结束哨声,伊朗队后卫队员在球门区内捧起足球,准备交给裁判,裁判却立刻判他手球犯规,并示意丹麦队罚点球。原来,此前的哨音是球迷造假的“杰作”。
15、 诚信为成事之源,治国之道。商鞅是秦国的“改革第一人”,主张变法。然而,欲求成功,获得民众信任才是重要的,为了让百姓相信他,商鞅在南门立了根木头,赏赐把木头移至北门之人,起初无人相信,奖金增到五十金时,一人试了试,把木头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了赏赐。于是有了"南门立术"的故事,传遍秦国,民众都相信商鞅是个守信用的人。他的新法才得以成功实施,秦国变得日渐强盛。民无信不立,作为统治者,成功之道,便要诚信。
16、全文总计五个段落:第一段点题,第二段至第四段,围绕“信”“公”“效”三个字,就如何“筑牢诚信大堤”展开论述,提出三个建议,并分别详细论证,最后再结尾点题,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17、 有一位顾客光临了一家汽车修理店,他让老板给他多报一点零件。他日后会常来照顾生意,有不少好处,却不料老板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他又对老板说自己有一单很大的生意,能赚不少钱,谁知老板还是没答应。他开始愤愤地骂道:“傻子都会这么做,真是个木头脑袋。”老板愤怒地想赶他走时,顾客却说:“我一直在找一家靠得住的修理店合作,就你这家店了。”修理店老板因恪守诚信而越做越好。
18、《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从言,成声。”其又讲:“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今日所讲之诚信,也许和原《说文解字》之意有所不同,但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知晓,诚与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也确信,诚信是人立于天地的根基。
19、如“主——次”顺序,可以分别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顺序的词语放在每段开头。
20、诚信是无价之宝,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要讲信用。否则,得到的快乐、地位、好处都不会长久,都不会真实,都不会成功!
21、 学写议论文。文章开头引用名言,列举历史名人故事引出观点。接着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两个分论点,结尾号召大家做个诚信之人。思路清晰,论证有理有力,事实论据叙述能围绕中心论点,叙述后,能够对事例议论分析,突出中心论点。
22、要求: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3、③按人物的活动过程(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来拟定。
24、乔治·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也被称为“国父”。这样一位伟人,在当选美国总统的半年后,从图书馆借走了两本书。然而,这两本书直到华盛顿卸任离职甚至去世,都没有归还。直到数百年后,一位图书馆管理员发现了借书未还的事,他大胆地向华盛顿的后代们索取两本书,而此时,罚金已高达220万美元。华盛顿家族本可借声望来逃避巨额罚款,但他们举全家之力找到了这两本书,并付清了偿款,从此留下一段诚信佳话。国度不同,文化不同,诚信仍是人们恪守的道德准则。人人讲诚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25、第四段,结论:我们必须牢记“胜不骄,败不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发扬虚心进取精神,在“四化”建设中才能不断前进。
26、过渡段根据“论证”和“再论证”之间的层次关系选择关联词。可以用的句式如“既……又(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并列),“不但……而且……”“而且”(递进),“虽然……但是……”“但是”“然而”“不过”(转折)等。
27、不仅仅是中国,西方人民同样重视着诚信。(分论点同时是过渡段一)
28、“有爱的老板遇到有爱的顾客”“被顾客感动了,好温暖”……视频上传后,同样感动了众多网友。徐晓峰表示,通过这件事,让自己又一次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真谛。今后自己将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29、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d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重申观点,从意义的角度总结全文)
30、例: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理顺观念。当前,部分地区和单位还存在轻视人才、嫉妒人才甚至排挤人才的现象,在思想上还存在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人才工作误区。这导致我国人才面临量大质次的结构性人才匮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浪费甚至是“出走”,给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造成不小的损失,使引才用才工作雪上加霜。因此,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认识到人才工作的战略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31、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32、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33、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1000~1200字。
34、(例)中心论点:高举诚信的火把,让人间充满温暖。
35、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36、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仿写作——2011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37、同一层次的几个分论点,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易为人们所接受,可以先说;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需要作较多的论说才能为接受,则要后说。这样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38、结论中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也是常见模式。
39、时时留心皆学问,处处在意即文章——我给《人民日报》改文章
40、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十四岁时他被人推荐参加考试,发现试题是自己刚做过的,就如实向皇帝报告,皇帝十分赞赏他,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41、段与段之间常有表示递进关系的标志,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42、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43、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44、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45、 所以,纵观古今,诚信一直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的利器。(中心论点)对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是相当重要的存在。而如果我们不守诚信,就相当于放弃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诚信不仅影响个人,更影响着整个世界。
46、以现在的眼光看,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能够十四岁就参加考试,并且提出题自己已然练习过,是讲诚信的一个体现。
47、这篇作文可得多少分?如何修改才能让得分提高一个档次?
48、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49、并列、层进和对照关系是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在总分、分总和总分总关系中,总说部分是总述或者总结议论文的分论点。在分说部分,要注意到几个分论点之间层次关系仍然有并列、层递和对照关系,因此必须妥当安排分论点的顺序。
50、②有时可以把“论证”和“再论证”两部分的分论点放在过渡段提出。即承上总结并揭示上一部分的分论点;启下提出下一部分的分论点。这种写法,过渡文字一般独立成段,或者放在“论证”部分开头。
51、“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三平”精神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
52、诚信是一种美德。(中心句。分论点二)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概述事例)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分析事例,从事例中总结出结论)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过渡句,由古代事例过渡到当下时代)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d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d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d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引用名言进一步讲道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d员的本色。(本段结论)
53、②按时间的转折(早晨、中午、晚上)来拟定。
54、诚信是一种力量。(中心句。分论点三)“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讲道理,这是对中心句的具体解释)人民判定一个政d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d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d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d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d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d的威信、d的形象,销蚀着d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列举正反事例)“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d员的共识。(本段结论)
55、想象三:具体描写家乡的学校。(学校的现代化设施)
56、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篇章结构及其提纲的几个主要模式
57、材料要真实。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58、(分论点+假设正面+假设反面+总结分论点)
59、诚信乃立人之本。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一诺千金”的季布因为诚信,不仅赢得了友谊,更在关键时刻赢得了生命;而失信的济阳富翁遭遇困难,却只能坐以待毙。“守信”与“失信”,于己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若无诚信,怎能立身、处世?因此,真正的智者必须学会“取信他人”。古语曰“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于家人、于朋友、于陌生人,坦诚守信,不仅为自己赢得声誉,更能享受“得道多助”的特权,岂不两全其美?
60、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61、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选——新高考Ⅰ(山东)卷
62、纵观时间长河我们可以窥见:星光闪耀的伟人,大多拥有诚信这一平凡而又可贵的品质。
63、政策分析法(可以借鉴材料政策,加入适当分析)
64、(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65、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摒弃了人类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真是可惜可叹!
66、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写作 第四讲:作文的133法则
67、(例)中心论点:再试一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
68、将权力关在“铁笼子”里,让“笼子”通上高压线
69、读书,是教师明是非、辨真理的人生之课。书中不仅仅有“颜如玉”“黄金屋”,还有是非曲直、人生哲理、民族大义。曾子杀猪,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诚信;二十四孝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诉我们什么是民族大义。书中这些前人的事迹给教师上了一堂堂的人生之课,塑造了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教师的“育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70、从中心论点所在的位置看,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71、几个分论点同等并列,每个段落可以用“从……方面来看”、“从……上分析”等句式放在开头。如果把这几个分论点的顺序对调,不会造成逻辑混乱。但是,安排并列的几个分论点。还是要有一定的顺序的。
72、(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73、递进分解 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而详细的写作,以话题“论克制”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a.是什么: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要克制 b.为什么:因为保持克制的态度能够创造和谐的气氛,顺利进行交往,有效解决问题 c.怎么样:沉默,是克制的最好办法 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的揭示出事务的本质。如话题“问”可以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a.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b.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c.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文章从问的三个方面“好问、敢问、会问”层层递进展开,由基础到发展到目的逐层深入的解开“问”的道理,论证严谨有力。
74、以诚待人,收获友善。但要做到无愧地立于天地间,也仅仅是成功了一半。
75、引用巴甫洛夫的格言来说明不能骄傲的道理:“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76、 古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泱泱古国,从不乏诚信之人。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曾子杀猪允诺。诚信,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更是世界各地所崇尚的道德。
77、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78、②从论据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根据论点筛选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