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意思(摘抄好句40句)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意思(摘抄好句40句)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意思

1、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

2、在这个过程中会让很多俗语不断产生,也会让一些本来没有什么道理的俗语被抛弃,最终留下来的就是得到认可的,因此留下来的俗语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到,似乎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被绑在了一起,那么这两天的预报真的会准确吗?但是就专业人士的说法,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前因和后果来看,确实没有什么能够解释得清楚的逻辑关系,在科学上是不能够进行解释的,那么这句话为什么能够广泛传播呢?其实有着以下两种原因。

3、而且随着对气象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了,很多的研究也表面了这句农谚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并且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虽然气候是变化莫测的,但是大气的韵律活动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在现代的气象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叫做“大气的韵律活动”。

5、数据显示,在2006年农历中秋节,北京等地区在阴天转多云,中秋节晚上月亮开始覆盖月球,随后又转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意思)。

6、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幽静的夜色中,人们团聚在一起,观赏皎洁的月亮,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

7、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这种韵律时间长短不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8、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9、这样的俗语听起来似乎仅仅是一种对于月的描述,但其实仔细看的话,是对于气象的预测,按照多数老人的说法,如果在八月十五这天能够看到云彩遮挡住月亮,那么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看到降雪,这是真的吗?

10、  王二小放牧           打一名人  牛群

11、长期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天气变化是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意思是如果某一天下大雨或者阴天,那么在以后的某一天就会出现对应的天气,而且这种韵律的时间长短还不一样,不过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一般是30天的倍数。

12、农村人根本没有天气预报,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天气的好坏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夏季正在晒小麦,如果突然下起大雨,那可就损失惨重了。因此农村人一般都会通过云的走向来判断天气,那时候常听村民说:开始上云了,快要下雨了。意思是云朵迅速往上堆积,很快就会下雨的。

13、八月十五日是秋天天气,这个季节的天气大多数都是比较晴朗而又干燥的。秋天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了小麦的播种,若是在这个季节看到天空中出现云彩遮挡住月亮,可能之后会连续下雨,这对于小麦的发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因为秋天很多时候都看不到云彩,所以一旦天空出现云彩,那时候的人们就会特别敏感。之后如果再正月十五能够下雪的话,也就代表着是一个好的收成。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两种天气进行结合,也就出现了这句俗语,代表着庄稼好收成。

14、农村人根本没有天气预报,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天气的好坏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夏季正在晒小麦,如果突然下起大雨,那可就损失惨重了。因此农村人一般都会通过云的走向来判断天气,那时候常听村民说:开始上云了,快要下雨了。意思是云朵迅速往上堆积,很快就会下雨的。

15、资料显示,2006年农历中秋节当天北京等地区阴天转多云,中秋节晚上开始云遮月,后来多云转晴。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凌晨大雪纷飞,中午后雪逐渐停止,但仍未阴天到多云天气,寒风呼啸,正好再次验证了这句农谚的准确性。

16、    资料显示,2006年农历中秋节当天北京等地区阴天转多云,中秋节晚上开始云遮月,后来多云转晴。2007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凌晨大雪纷飞,中午后雪逐渐停止,但仍为阴天到多云天气,寒风呼啸,正好再次验证了这句农谚的准确性。

17、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8、我国古代以农耕为主,天气变化对农事的影响非常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大批类似于天气预报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其中之一。

19、这话的意思直白点就是指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一天,如果是阴天(乌云布把月亮盖了)或者下雨,人们赏不了圆月,那么,第二年正月十五即元宵节这天就也会出阴雨甚至下雪的天气。从历年的天气资料显示,这种机率的确相对很大,有的年份甚至就像俗语所说的那般准确,多数都是验证了这句俗语谚的准确性。

20、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天气是存在对称关系的,也就是四季的天气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循环,人们将它叫做韵律,普遍的说法有九十天和一百五十天,也就是说天气会按照其中的某种规律进行重复。巧合的是从中秋到正月十五正好差不多一百五十天,这也是人们能进行天气预测的重要原因,人们通过这种规律预测天气,从而推断是否可以丰收,真是一种大智慧。

21、  清莹透澈泉阳泉        打长春一路名  明水路                    

22、正月下雪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因为正月冬小麦开始变绿,需要水。人们通过8月15日的月亮预测来年15日的降雪,判断是否丰收,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原因是天气之间有节奏的关系。节奏是指某一种天气的发生,对应于未来对应天气的天数。这种节律的长度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到240天不等。“8月15日和正月15日之间的差异是农历正好150天的节奏。历史数据证实,每当中秋节多云或多雨时,次年正月15号就会多云或下雪。

23、     现在,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某种天气过程,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24、而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积雪垂直深度,是指气象员使用量雪尺在观测场内或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当落地雪尚未融化时,测得的积雪的深度(厚度),以厘米为单位。

25、历史资料也已验证,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阴天或下雨,乌云遮挡了月亮,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将会出现阴天甚至下雪。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连锁关系,早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关注。千百年来,在我国农村就流传着这种如果八月十五夜若乌云遮月,那么正月十五日元宵就会出现下雪的说法。于是老一辈农家人也总结出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这句农村俗语,并且被广泛流传下来。

26、准确的说,这句不是俗语是谚语,而且是一句气象谚语,是我们劳动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根据天气的变化而累积下来的经验。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年龄大了已经忘记了课文的名字,不知道80后们有没有印象,能够记起来的就是里面有一段话,说的就是关于我们的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也是同样的道理!

27、对于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有气象方面的专家说,虽然天气是变化莫测的,但是却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为天气之间也是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这种韵律时间的长短不一般是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但是对于这种韵律活动形成的原因,现在还没有人搞清楚,毕竟大气的这种韵律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

28、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打一名人   焦裕禄  

29、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通过观察,就大概知道风霜雨雪,真的太厉害了。

30、记得儿子3岁那年的中秋节,也是下了大雨。当时回老家的时候是骑的摩托车,虽说穿了雨衣,但里面的衣服也浸的半湿。而脚下的皮鞋,早已成了水靴,灌满了雨水。回到家时,那狼狈样儿,至今记忆犹新。

31、其实,也有人说正月元宵节(正月十五)雪打灯,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下雪的天气,则农民朋友们从事农业活动种植的庄稼更容易实现大丰收。

32、古代农业生产是需要对于天气格外关注的,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和天气有关的俗语主要就是因为一种对于好收成的期待。正是因为天气总是会出现变化,但是一些变化又是能够被证实是和好收成有关的,即便是这种逻辑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人们也是愿意接受这样的总结出来的规律。农村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啥意思?

33、“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

34、长期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天气变化是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意思是如果某一天下大雨或者阴天,那么在以后的某一天就会出现对应的天气,而且这种韵律的时间长短还不一样,不过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一般是30天的倍数。

35、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

36、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八月十五这一天是阴天,或者是下雨,晚上的时候月亮被乌云遮住的话,正月十五就会下雪。要知道从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之间还有好几个月时间,难道从八月十五的天气状况真的能预测出几个月之后的天气变化?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太神奇了吧?

37、“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反映的是两个节日时期的一个气象活动。意思是说在当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晚上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云层比较厚或者是直接是阴天下雨的天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年的正月十五那天一般情况下是会有雪降下来的。

38、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相隔一百多天,这其中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这句俗语说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那么准确。这句俗语就好像是天气预报,在八月十五日这天预告了正月十五那日的天气,前后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性,也无法解释这其中的缘由,科学上也是很难说得通的,所以俗语并不能尽信。

39、这两个关于这个季节的说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村的老一辈总是根据天气来预测来年的节气变化。如果8月15日多云或月亮被遮住,明年元宵节的天气不会很好,可能会下雪。换言之,如果8月15日天气下雨,则次年正月十五将有雪。这个成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假日天气之间的回声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