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50句及解释
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又有什么难得呢?
2、(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3、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论语经典50句及解释)。
4、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不定,仁德的人不会忧心忡忡,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不前。”
5、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6、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7、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
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1、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注释: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敬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3、翻译: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范围之中。
14、(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15、因为诚信的人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他就会谢绝。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19、《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0、(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2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译文: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24、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5、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7、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2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9、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30、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33、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5、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36、注释: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敢不端正呢?
3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