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文单字大全可复制
1、拼音:shíhán
2、중(瘾)
3、紧音(5个):ㄲ/ㄸ/ㅃ/ㅉ/ㅆ
4、松音(5个):ㄱ/ㄷ/ㅂ/ㅈ/ㅅ
5、日本的辭書也源於中國,日本辭書的編寫無論形式還是內容皆受到我國各種辭書的強烈影響,兩國文字和辭書一脈相承。(1)《爾雅》、《說文》、《玉篇》、《字林》、《切韻》、《一切經音義》、《正字通》、各種版本的《康熙字典》等相繼傳入日本,後來的日文辭書基本沿用了這些辭書的編排體例和編纂方法,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序稱:“東洋文化,大半是靠漢字漢語來表現的。這在文藝方面、思想方面、甚至於在道德和宗教方面都是一樣。因此,如果不研究漢字漢語來談東洋文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編纂辭書可以認為就是揭開這種寶庫的一種方法。”(2)中日交流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其中遣唐使的貢獻巨大。他們將中國書籍帶回日本,對日本的社會、文化、語言諸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書籍中有一部分是在中國問世後不久便傳入日本,而在中國卻漸漸失傳。如梁釋遠年的《兼名苑》和唐釋慧琳的《一切經音義》等。(3)
6、(6)其中有200多字不見於宋本《玉篇》,與《殘卷》相應的部分有28字為《殘卷》所無。在義訓方面,《名義》所收義項遠比宋本《玉篇》豐富,有不少義項甚至連《殘卷》也沒有。《名義》保存了原本《玉篇》的基本面貌,因而在釋義方面也就保存了大量的中古以前字書義項以及漢人舊注,在收字方面保存了漢魏齊梁間流行的俗字,這兩個方面對於現代辭書編纂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7、《匯語》是一部仿王應麟《玉海》編成的百科全書式類書,59卷60冊。分萬物門、人倫門、儒道門等17個門類,下再分為629條2819目,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8、拼音:hányuè
9、?报,保
10、리ri린rin림rim립rip
11、? 畅,昌,创
12、漢字文化圈中各地區用語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反映當地特有事物或現象的詞語,尤其是海峽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由於曾經幾十年的隔絕對立並經歷了不同的社會發展,海峽兩岸在民族共同語的具體使用和外來詞語的翻譯使用上,出現了部分字詞的形、音、義差異。大陸推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與臺灣推行的“國音”“國語”客觀上也造成了一些字詞在音義上的分歧。由於詞義演變軌跡的不同、新詞新義產生的途徑不同、對外來詞語消化吸收的機制不同,兩岸在語言上各自產生了一批獨用詞語,或形同義異,或義同形殊。同樣的一個詞在大陸和臺灣可能意思完全不同。如“愛人”在大陸指配偶,臺灣卻指“情人”;“窩心”在臺灣意指溫暖,大陸則意指受冤枉委屈無法表白而內心鬱悶;大陸的“郵遞員”在臺灣叫“郵差”;大陸說的“武術”,臺灣稱“國術”;大陸公司的供銷員或業務員,臺灣稱為“跑街”;大陸的“學生會”,臺灣叫“班聯會”;大陸的“電磁灶”,臺灣叫“電子鍋”;大陸的“立交橋”,臺灣稱作“交流道”;大陸稱“火車頭”為“機車”,而在臺灣“機車”指的卻是“摩托車”。據統計,兩岸有分歧的詞在10%以內。大陸有而臺灣無的詞約1300個;臺灣有而大陸無的詞,即臺灣通行而大陸不用的詞,約1000個左右;臺灣、大陸都通行而義項有差別的詞約500多個。(2)
13、? 间,简
14、(4)參吳德壽〈關於“指南玉音”的最新通報〉,載《關於喃字的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15、《玉匯韻考》編排獨特,將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李景羽自己所撰《韻考》分置於書的上下兩端,以方便查檢對照。《禦定奎章全韻》則是朝鮮時代集大成的韻書,參考了宋代吳棫《韻補》、明代章黼《韻學集成》和楊慎《古音略例》等,按106韻編排,收錄13345字。
16、拼音:zǐhán
17、拼音:hánlìng
18、앙ang앞ap애ae액aek앵aeng
19、? 业
20、? 结,决,缺
二、韩文单字大全50000字可复制
1、그(他)
2、집jip징jing짜jja째jjae쪼jjo
3、释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4、인(故人)
5、? 研,延,研,然,演,连,练,恋,联,莲
6、承《篆隸萬象名義》和《倭名類聚抄》,十一二世紀時法相宗學僧編成《類聚名義抄》。書名“類聚”取自《倭名類聚抄》,“名義”取自《篆隸萬象名義》。該書乃漢日詞典,總分為“佛、法、僧”三部分,所以又有《三寶類字抄》、《三寶類聚抄》的別名。各部按部首編排,仿《玉篇》的部首分類,分成120部,收錄漢字的正體和俗體,注以和訓。
7、치chi칙chik친chin칠chil침chim
8、pipikpilpip
9、文明間的交流常常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度的,日本辭書對我國辭書的編纂也有影響。如汪榮寶、葉瀾編的《新爾雅》和曾朴、徐念慈編的《博物大辭典》等辭書收錄了日本吸收西方新概念和新事物所發明和使用的新詞語。又如《綜合英漢大辭典》參考了神田乃武等編《大增補模範英和大辭典》和井上十吉編《井上英和大辭典》。
10、tungtwiteuteukteum
11、《倭名類聚抄》是日本最早的一部具有國語辭典特色的類書,又名《和名類聚抄》(簡稱《倭名抄》或《順倭名》),源順編,二十卷,成書于日本平安時期承平年間(931-938),其釋文引用了大量的中國古代小學典籍材料,包括諸多散佚已久的典籍。編排上與《藝文類聚》等相似,把漢語詞彙根據詞義分成天、地、水、歲、時等32部,下面再加以細分為249門。如天部分為景宿、雲雨、風雪三門。(8)詞目後標明出典、音注和解釋,並用萬葉假名標了和訓。該書的一個重要特色是收入了為數不少的俗語詞和口語詞。
12、벼byeo벽byeok변byeon별byeol병byeong
13、? 军,君,郡
14、? 家,歌
15、(12)1965年倉石武四郎與其高足折敷瀨興開始合編《岩波日中辭典》,主要供日本人使用,具有日漢雙解辭典的功用。1994年由日本岩波書店與商務印書館合作出版,2001年又出版了修訂版。全書共收用例6萬餘條,以豐富並且口語化的例句比較分析中日兩種語言間的異同,使讀者充分體會和區分兩種語言之間在意義概念、表達方式、文化背景及思維方法等方面的差異。為便於讀者理解,還對近義詞做了對比。
16、제je조jo족jok존jon졸jol
17、읍eup응eung의ui이i익ik
18、韩文的辅音字母一共有19个,分为三类:
19、heulheumheupheunghui
20、북buk분bun불bul붕bung비bi
三、韩文单字大全可复制图片
1、hunhwonhwehwihyu
2、(5)日本複製原本《玉篇》卷第九末有“乾元二年”(759年),可能是唐肅宗時傳入日本抄寫的時間。
3、释义:指唐代韩愈。
4、评论(2)
5、韩:(hán)
6、提要:漢字曾是東亞地區的通用文字,形成漢字文化圈,漢語辭書也在漢字文化圈流傳,傳播到東亞各國甚至歐美。朝鮮辭書往往以《玉篇》、《字林》和《字典》命名,日本辭書也往往以《爾雅》、《釋名》、《玉篇》和《字林》命名,越南則承《俗務要名林》和《碎金》等編纂有《指南玉音解義》。文明間的交流常常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度的,日本辭書對我國辭書的編纂也有影響。漢字文化圈中各地區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實體的影響,存在著一些詞語的地域變體,反映了當地特有的事物或現象。編纂旨在描寫各地區漢語使用情況的語文辭書有裨于漢字文化圈的交流,體現漢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보bo복bok본bon봉bong부bu
8、ti
9、馬若瑟
10、pyeompyeongpyepopok
11、늘(天空)
12、ㅜ:口形比“ㅗ”小一些,双唇向前拢成圆形。与汉语拼音的韵母“u”相似。
13、승seung시si식sik신sin실sil
14、고맙습니다.(谢谢~!)
15、? 干,建,健
16、꿈kkum끝kkeut끼kki
17、겸gyeom겹gyeop경gyeong계gye고go
18、漢語辭書還傳至歐洲。東西交通與文化的交流遠自有史以前,文獻最初記載東方知識的歐洲民族是希臘,後來1至6世紀秦漢六朝時的歐人、7至12世紀的阿拉伯人、13世紀蒙古勃興和14至15世紀元明時的西人與中國皆有交往。明末歐洲天主教東傳入華,入華佈道的傳教士也成了中學西傳的使者。如馬若瑟選譯了《書經》和《詩經》部分章節,收入法文版《中華帝國志》第二冊。米憐英譯了《聖諭十六條》《聖諭廣訓》《聖諭廣訓衍》,鮑康寧英譯了《聖諭廣訓直解》。據龍伯格《漢學先驅巴耶爾》一書所說,巴耶爾曾藏有駐華耶穌會士巴多明贈送的一部漢拉詞典抄本,1732年開始編《拉漢大詞典》,惜早逝而未能編成。又據馬西尼《對歐洲出版的第一部中文字典的注釋》一文,1670年作者不詳的《中國圖說》法文版附錄有44頁的漢法詞表,收錄2493個詞,按漢字注音的拉丁字母排序,提供法語對應詞。馬西尼認為“可以被視作第一部、甚至跨越一個世紀唯一的一部印刷版漢歐字典”。1685年門采爾也編有《拉漢字彙》,收錄529個拉丁文詞目,對應500多個漢字。(1)1813年,德金(DeGuignes1759-1834)編的《漢字西譯》在巴黎出版,這是歐洲本土自16世紀以來出版的最實用的一部漢語詞典。1808至1823年,歐洲來華傳教士馬禮遜的《華英字典》(又譯為《中國語文字典》)在吸收《康熙字典》相當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融入西學,增添了大量的新內容,如“單位、消化、水準、演習、小說”等,且引入西方辭書編纂先進的檢索系統。此後迄今續有一些漢歐和歐漢及漢英語文辭書問世,如張淑芬編有《保漢分類詞典》,(2)主要從語言表達角度進行編纂,收錄15000多條詞、成語、慣用語和短語等,每個詞條由保加利亞語、漢語釋義和拼音組成。(3)又如1996年美國漢學家德范克主編有《ABC漢英詞典》,按字母順序編排,收詞特別注意收錄新詞新義和反映中國文化傳統的詞語,標注詞性和使用範圍,每個條目皆提供簡體字、繁體字和異體字等各種信息,並以電腦輔助編輯,充分體現了信息化時代詞典編纂的發展要求和趨勢。(4)
19、? 听,厅,青,晴
20、結語
四、韩文单字大全可复制粘贴
1、? 对,代,大
2、? 相,象,想
3、단dan달dal담dam답dap당dang
4、日本的漢語辭書
5、東亞的通俗辭書
6、paengpeopepyeopyeon
7、뒤dwi드deu득deuk들deul등deung
8、? 力,历,逆,驿,译
9、鐮倉室町時期所編辭書也皆承傳《玉篇》和《廣韻》等。如《聚分類韻》仿《廣韻》而成,《孔雀經單字》大部分內容直接抄錄《廣韻》。《倭譯大廣益會玉篇》(簡稱《倭玉篇》)是《大廣益會玉篇》的和譯本,最初也叫《假名玉篇》。根據《玉篇》的部首排列,(9)以漢字為字頭,用片假名注出日語讀音,再加上日語注釋,有的還加漢字注釋。1444年東麓破鈉所編《下學集》的書名中“下學”取自《論語·憲間》的“下學而上達”之意。收釋約3000條日常詞語,按意義分類,分為“天地、時節、神祇、人倫、官位、人名、家屋、氣形、支體、態藝、絹布、飲食、器財、草木、彩色、數量、言辭、疊字”等18門類,詞條以片假名注出讀音,用漢字簡單注出語源、語義。
10、(4)《全韻玉篇》,韓國學民文化社1998年影印出版。
11、關鍵詞:漢字文化圈 辭書編纂
12、pyopupumpungpeu
13、ㅌtataktan
14、歐洲的漢語辭書
15、(10)朴在淵編《中朝大辭典》,韓國鮮文大學校2002年版。
16、拼音:hánzhòng
17、明清兩代隨著我國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日益密切,一些在中國廣泛流傳的通俗辭書也傳入東亞,在各國傳抄流通,翻刻印行,(2)同時又適應各國的實際需求,進行增刪改編。如日本學者柴彥輔及其弟柴貞谷參照中國雜字系通俗字書編寫了《雜字類編》七卷。分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十八門類,以漢字為主,旁注日文。序言稱:“拓筆臨紙,錄事記實,卒迫之際,檢尋極變,而釋義的切”。(3)日本江戶時代薩摩藩的第八代藩主島津重豪言談操漢語,設“唐通事”數十名,君臣談話也用漢語,所編《南山俗語考》六卷也是一部實用的漢語辭書。越南則承敦煌《俗務要名林》、《雜集時用要字》,宋、元、明《碎金》及明清要用雜字系通俗辭書,編纂有《指南玉音解義》。
18、명myeong모mo목mok몰mol못mot
19、holhophonghwahwak
20、? 房,防
五、韩文单字id大全可复制
1、56
2、傳說殷商滅亡後,箕子率眾到了朝鮮。據史書記載,漢武帝以後,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句麗、新羅諸國都全面吸收漢字文化。漢字詞在朝鮮語詞匯體系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功能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朝鮮歷代王朝也都非常重視漢語的學習。西元四世紀,百濟國高興以漢文修成百濟史《書記》;高句麗自建國初期起,即用漢文撰修本國史籍。新羅在中國南北朝時期,以漢文撰成國史。八世紀中葉,新羅太學監定《論語》、《孝經》為必修課。1276年朝鮮高麗王朝設置了同文館(後改稱司譯院),培養以漢朝翻譯為主的各類翻譯人員。1393年建立的李氏王朝又設置了成均館,講授儒學,制定了《訓民正音》,1459年編有會話課本《老乞大》和《朴通事》。漢學家崔世珍編有《訓蒙字會》,金搢編有《匯語》,退溪李滉和眉岩柳希春有《語錄字義》和《語錄解》。1690年司譯院刊行有慎以行、金敬俊等編《譯語類解》,還出版了《同文類解》、《蒙語類解》、《漢清文鑒》等以漢語為詞目的漢語—朝鮮語—蒙語、漢語—朝鮮語—滿語的多語對照詞典。1691年刊行有李景羽編的《玉匯韻考》,1778年刊行有洪命福編《方言集釋》,1789年刊行有李義鳳編撰的《古今釋林》,1796年刊行有李德懋和徐向膺等編的《御定奎章全韻》。
3、인in일il임im입ip잉ing
4、其中:
5、ㅁ마ma
6、韩的简体字笔顺笔画:横、竖、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横、横折钩、竖,共12笔。
7、(疲倦)
8、(挽回)
9、오(久)
10、? 计,系,溪
11、(9)柳瑾編《新字典》,韓國光文會1915年版。
12、? 感,敢,瞰
13、? 形,型
14、웅ung워wo원won월wol위wi
15、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
16、韩令
17、? 观,馆,管,官,关
18、(1)(韓)林趾源《熱河日記》,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東國大學出版部2001年版第55冊第202頁。
19、江戶時代儒學成為日本官方正統思想,《論語》《千字文》《孟子》《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作品成為必讀教材,還編有詮釋漢語古白話詞彙的“唐話辭書”。(10)如濫吹子編《語錄字義》1冊,1694年刊行;岡島冠山編《唐話纂要》5卷,1716年刊行;《唐音雅俗語類》5卷,1727年刊行;岡崎元軌《中夏俗語叢》5卷,1783年刊行。還有秋水園主人1791年編的《小說字彙》1冊,詮釋《金瓶梅》、《三國志演義》、《平妖傳》等幾十種白話小說中的白話詞語。
20、(8)10卷本分為24部128門。
六、韩文单字大全可复制
1、대dae댁daek더deo덕deok도do
2、에e여yeo역yeok연yeon열yeol
3、《語錄解》解釋宋時的口語俗語詞語的系列辭書,《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稱為朝鮮中期最早刊行的中國俗語辭典,(1)以“一字類,二字類……”進行分類,相當於學習宋代口語的應用型詞典。舊本出於李滉門人所錄,多為隨手而記,鄭瀁(1600-1668)曾作有補充,收釋了《朱子文集》、《朱子語類》、《近思錄集注》和《心經附注》等宋明儒家文獻中一千零五十個詞語,其中多為唐宋以來的口語詞和俗語詞,如“合下、伶俐、怎生、頭當、照管、巴鼻、家事、領略、到頭、悠悠、作麼生、擔板漢、不多時、大小大、信得及、信不及、無縫塔、不奈何、動不動、石尤風、樸實頭、下梢頭、一綽過、做將去、一副當、大拍頭、捺生硬”等。宋浚吉與南二星又加以厘正,在顯宗十年(1669)所撰《語錄解跋》中說:“《語錄解》者,即中國之俚語,昔有宋諸賢訓誨後學與書尺往復率多用之,蓋欲人之易曉爾。顧我東聲音言語謠俗不同,反有難曉者,此《解》之所以作也。”指出“辭語疑晦之間,或可以此書解之。而既解其言,又必體之於心,行之於事。然則此解雖微,亦可為摘葉尋根,沿流窮源之一助。”韓國漢城大學校的奎章閣藏有心齋白鬥鏞編纂、鶴巢尹昌鉉增訂的《注解語錄總覽》兩冊,其中“語錄解”部分出於十七世紀李退溪門人之手,輯錄退溪李晃和眉岩柳希春對《朱子語類》中俗語和口語的解釋。如“打乖”,除列出了“怪異”“乖僻”等義項外,還指出“南人聰明性悟者亦謂乖”。語錄解體例大同小異,今以鄭本為例略作說明。①全書收詞共1182條,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語錄解”,收詞946條。第二部分為“漢語集覽字解”,收詞64條。第三部分為“附錄”,收詞172條。第四部分為“跋文”。②詞目以字數為序排列,分一字類、二字類、三字類、四字類、五字類、六字類共六類。③釋義既有全用漢語解釋,也有全用韓語解釋,又有混用漢韓雙語解釋。釋義方法有同義詞對釋的,有下定義的,有舉例的等。④注音多採用韓語,也有用漢語直音的。對破音字則注出該字所在語境中的讀音。
4、쉬swi스seu슬seul슴seum습seup
5、近年來又有朴在淵編《中朝大辭典》和河永三編《漢字字源辭典》等。《中朝大辭典》,正文8卷,索引和附錄1卷。(10)其中摘錄了包括《語錄解》在內的二百三十多種一千多部典籍的內容,共收錄漢字12814個,詞語69352條,例文425918條。每個字都有字頭、詞目、注音、釋義、例文五部分。字頭以中文拼音字母和聲調順序排列,同音同調的再以筆劃數為序,筆劃數相同的以部首為序。字頭下面是複詞,如在“阿”下面共收阿、阿鬢、阿茶、阿呆等複詞51條。“家”下面共收家邦、家邊、家財、家產、家常、家臣、家乘、家成業就、家醜不可外揚、家畜、家大人、家常、家蕩、家道、家牒、家督、家法、家翻宅亂、家反宅亂、家風、家蜂、家鳧、家府、家父、家父家母、家富小兒嬌、家公、家懷、家話、傢伙/家火、家雞、家雞魚、家什、家家、家間、家教、家姐、傢俱、家春、家君、家口、家老、家狸、家、家裡、家裏無銀莫做官、家鹿、家門、家廟、家奴、家奴訴良、家貧、家貧不是貧,路貧愁殺人、家譜、家親戚、家親外祟、家慶、家雀、家人、家人共犯、家嫂、家舍、家生、家生孩兒、家生兒、家生哨(兒)、家生子、家生子(兒)、家事、家世、家貰、家室、家書、家書直萬金、家塾、家屬、家數、家私、家堂、家堂神、家僮、家頭、家徒四壁、家問、家下人、家鄉、家小、家信、家兄、家學、家學淵深、家訓、家雁、家爺、家業、家塋、家緣、家緣家計、家東、家長、家中寶、家主、家主婆、家莊、家貲、家資、家尊等108條。每條詞目,先是用中文拼音字母注音,接著釋義,而後是例文。如“白璧入趙”:“指藺相如完璧歸趙事。”又舉《型世言》例:“知君固是柳下惠,白璧應完入趙邦。”《漢字字源辭典》收錄漢字5181個,詮釋由標題字、字解和字形三部分組成。標題字包括代表字形、訓讀、簡化字、異體字、中文拼音、部首和筆劃等,字解包括六書結構、本義和引申義等,字形則以甲骨文、金文、陶文、帛書、漢簡、小篆、俗體等順序排列。
6、찌jji
7、? 舞,武
8、밥bap방bang배bae백baek뱀baem
9、망(逃跑)
10、朝鮮辭書往往以《玉篇》、《字林》和《字典》命名,如1908年鄭益魯編有《國漢文新玉篇》,1909年池錫永編有《字典釋要》,1913年玄公廉編有《漢鮮文新玉篇》,1921年劉漢翼編有《字林補注》。《國漢文新玉篇》以《全韻玉篇》為底本,增補了一些日常實用字和韓語的讀音等,按214部首編排,以韓語注釋音義。《字類注釋》、《字典釋要》、《漢鮮文新玉篇》、《字林補注》和《新字典》都以《康熙字典》為樣本,字音和詮釋也用韓語標示。(8)《字典釋要》序稱“我東訓蒙字書之以國文釋義者,不過《千字文》、《類合》、《訓蒙字會》之類,而國文之譯法亦未明其高低,是以雪目混義,東動同音,苟非原于漢文,無從卞別。余慨於此,閱《康熙字典》,撮其字之精要,取其義之簡易,釋以國文”。凡例亦稱“一依《字典》反切而正之”等。《漢鮮文新玉篇》與《國漢文新玉篇》相似,序稱“乃將舊日《玉篇》以鮮文解釋之,且其脫漏處及緊要字對照《康熙字典》而添入之”。閔泳徽為《字林補注》所作跋認為“蓋《爾雅》、《說文》等於零書則古矣,而最精博者《康熙字典》也”。柳瑾編的《新字典》序言亦稱“是書也,以《康熙字典》字作本位,以邦文邦語解正義,苦心講討”。凡例則明言“此書用《康熙字典》為臺本,剪其繁衍,補其闕漏,兼收新制之字、新增之義,以應時代之用,故名曰《新字典》”。(9)
11、相传为古代韩国的善歌者。
12、? 剂,际,制,祭,提,题
13、《譯語類解》相當於詞彙注釋詞典或詞典式詞彙集,以漢語、朝鮮語對譯的形式編纂,分上下兩卷。上卷分天文、時令等43門類,下卷分珍寶、蠶桑等19門類,把具有類似語義的詞彙按語義類型進行分類,共收釋詞語4781條。每條先寫漢語詞,再用韓文標記單字的漢語音,最後用訓民正音標記詞的意義。1775年金弘哲又按其例編有《譯語類解補》,補收了1100多個詞語。
14、? 原,院,员,愿,圆
15、(1)參楊慧玲《歐洲早期漢語詞典的編纂及出版》,《辭書研究》2014年第2期。
16、솟sot송song쇄swae쇠soe수su
17、? 器,气
18、? 天,泉
19、ㄹ라ra
20、? 正,征,定,顶,情,精,整,庭,停,政
1、ㅗ:嘴稍微张开,舌后部抬起,双唇向前拢成圆形。与汉语拼音的“o”相似,但比“o”口形要小且圆。
2、? 季,彻
3、(2)唐宋以來民間的通俗辭書等日常生活實用讀物,史志多不著錄,在漢字文化圈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卻往往普遍流行,保存至今。
4、령ryeong례rye로ro록rok론ron
5、韩文的元音字母一共21个,分为二类:
6、숙suk순sun술sul숨sum숭sung
7、释义: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8、ㄷ다da
9、닉nik닌nin닐nil님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