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摘抄好句43句)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摘抄好句43句)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1、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2、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3、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俏《清明》

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6、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7、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8、译文: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

9、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0、于是晋文公把介子推的藏在袖中,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11、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12、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1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14、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15、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汉刘安《淮南子》记载说:“春风后十五日,计指乙为清明。”清明后来随着岁月的流转演化为一种民俗节日,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又因含有踏青、郊游的风俗,故又称为踏青节。

16、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7、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创造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18、《清明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19、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20、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2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22、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2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24、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25、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26、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27、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8、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29、古时,人们往往将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就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作“民族扫墓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8年,才将清明节正式立为法定节假日。

30、《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节选)》宋·张炎

31、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32、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33、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4、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3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6、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7、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8、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39、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40、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41、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42、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