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谦让的故事
1、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2、父亲哈哈大笑,夸奖孔融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3、说完西汉道东汉。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在东汉之前,纸张一直属于贵族甚至是皇家专用,并且视纸张为奢侈品,别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那么大的功绩,但他看的奏折和史书都是竹简所制。能够让纸张从贵族奢侈品向平民化发展,蔡伦从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蔡伦造纸也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名人轶事。
4、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历史上谦让的故事)。
5、蔡伦的出身并不高,祖上几代都是靠打铁为生,作为铁匠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出息,但机缘巧合的是桂阳郡太守到任之后设置铁官,这就给蔡家带来了生机,日子慢慢红火起来,与官员也攀上了关系,蔡伦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可不是读死书的人,他非常喜爱观察周边的事物,大到农耕生产,小到工匠技术,他都一一涉猎,成为了学识与能力兼备的实干人才。
6、所以说了,“六尺巷”本来就是讲一个谦让的故事,算作一种民间故事的类型,可以有各种主人公,发生在各种地方。我们如果争起版权来,反倒离了这个故事的主旨了。好了就扒到这里,诸位朋友开心看春晚节目“六尺巷”罢!同时祝大家新年快乐!
7、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篇4中国孔子
8、类似的,还有旁观的第三者劝双方的。见于《栗香随笔》:
9、这是个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故事。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10、小朋友们,《孔融让梨》一篇告诉我们从小就要懂得谦让的中国经典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孔融的谦让对哥哥的尊敬、对弟弟的爱护,以及他们兄弟之间互敬互爱的情谊。
11、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12、▷ 用八股文来写高考作文是什么样?| 中华书局李天飞
13、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14、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不惑集》
15、 孔融,年少时有“让梨”的美名,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榜样。不仅如此,孔融少年时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这一切似乎都说明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殊不知成年以后的他抛妻弃子,众叛亲离,他的一生有待讨论。
16、⑻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乔叟
17、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18、父亲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可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弟弟应该吃最大的梨。”
19、《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几经修改,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其中的小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窦禹钧“五子登科”的故事,“卞和献玉”的波折,孔子“不耻下问”的出处,还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典故……赶紧跟小新一起重温吧~
20、二位将军于是带兵前往葵邱驻扎。不知不觉间一年光景过去了。但是齐襄公却把这事儿给忘了,因此招致两位将军的不满。他们给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暗示齐王能履行诺言,谁料齐王根本就没招回他们的打算。两人气得牙痒痒,暗地联合公孙无知,起兵造反,推举了新的国君。
21、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22、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23、我们如今知道的很多成语典故、名人秩事都是从小时候的课本里得知:凿壁偷光、蔡伦造纸、孔融让梨等等,都是小学教科书里的知识。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小时候课本里这些被吹捧的历史人物,原来都成了坏人,颠覆了我们的认知。那么这些“名人”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呢?
24、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自传》
25、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26、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后来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会稽太守。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27、轮到孔融了,他仔细看了看盘中的犁,挑了一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28、⑸谦让能让人快乐,使人舒心;谦让能让人增长见识,使人见多实广;谦让能让人有好心情,使人时时快乐……
29、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30、小时候的匡衡,喜欢读书,可是呢,他家里太穷,别说书了,就是油灯都买不起,于是就靠打工赚书看,然后有了“凿壁借光”的故事。这么勤奋刻苦的好孩子,长大后,靠自己的努力,还一步步的走向了拜相封侯的人生。
31、爱因斯坦说:“那我要怎么办?我要使他们失望的。”
32、1952年,以色列提请爱因斯坦做总统候选人,他对前来的大使说:“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儿,关于我,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这要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
33、⑹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内基
34、锥刺股——《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35、当时,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皇太极的二哥代善,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36、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37、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篇5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38、管仲博古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拿一点,大家都很生气,只有鲍叔牙说,是因为管仲家里穷,我才让他多拿一点的。
39、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40、事后他对一位朋友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时常保持谦虚的态骸骸汾缴莴剂风烯袱楼度,俄国小女孩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41、有个皇帝决定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时,百官们各抒己见,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办法.正当百官争论得脸红耳赤时,宰相默默地来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42、其实这种争论一点必要都没有,贫道开车回到家翻一翻书,虽说手头资料不全,就看到了好多类似故事的记载,还不光光是以上三位。
43、张英(1637-1708),是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修《明史》的张廷玉他爸爸。贫道想,根据这个故事,难道在老家和人争地的竟是张廷玉这个不肖子么?
44、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4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重视道德教养。
46、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47、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48、父亲慈爱地看着孩子们,高兴地说:“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是父亲的骄傲。”
49、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50、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51、大使说:“每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个犹太人都在期待你呢!”
52、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53、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54、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
55、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56、梨子洗好后,盛在盘子里,放在桌子上。父亲招呼孩子们过来吃。
57、有人会说了:“安徽桐城真的有一个‘六尺巷’保存下来啊,这还不能证明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安徽桐城?”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真的保存下来的“六尺巷”,哪儿都有!两个大宅子中间一条小巷,这样的架构哪个有历史的城镇找不到?有的叫“五尺巷”,有的叫“五步巷”,还有叫“礼让巷”的——哪儿都有一个相应的谦让故事。
58、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
59、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60、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61、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
62、这种故事,还见于现代的小说,当然是反面例子,李佩甫的小说《羊的门》,描写的是河南最传统的农村呼家堡的事情,其中有一个女人,叫于凤琴,对自家的“畔”是寸土必争的。邻家在地头上,朝她家的耕地“多犁了一麦叶儿”,她非要“人家重犁一道沟,把那一麦叶儿犁回来”。她家邻居多垒了一尺五的院墙,她竟然咬掉了邻居的耳朵。村里人送她一个绰号,叫“窄过道儿”。
63、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64、不过,闲暇之余,很多人也不禁会想:“自己都长这么大了,那这些小学课本上历史名人,他们长大后,都变成什么样了呢?”
65、兄弟之间吃个梨,也能吃出个中华传统美德的孔融,着实让国人追捧了上千年。长大后的孔融,靠着自己的才学,也混迹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66、孔融昂着头回答:“我年纪小啊,当然应该吃小的。大的要留给哥哥们吃。”
67、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68、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69、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的。江海虽然是低姿态,但却能为百川之长,正是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70、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71、类似的举不胜举,若是资料详备,可以扒出一篇论文来。总结起来,故事的关键无非是一个巷子和一首诗,连诗也分为两种,有的用“万里长城”来劝导,有的用“含元殿”(唐代皇宫)来劝导。可是“含元殿”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实在太陌生了,于是这个版本渐渐不为人所知。原诗“长城万里今犹在”,是为了照顾绝句的格律“平平仄仄平平仄”,而老百姓并不懂什么平平仄仄,“长城万里”总觉得别扭,念成“万里长城”更顺口一些,于是就有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名句。
72、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则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基的重臣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