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让人心静的佛经103句集锦

让人心静的佛经103句集锦

让人心静的佛经

1、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3、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让人心静的佛经)。

6、佛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7、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当你回归内心的安宁,不再计较得失,不再挑剔他人,便安住在圆满中,当下即是归处。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内心满足即圆满;若内心不知足,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所谓圆满不是没苦乐,而是苦乐随喜,悲喜随缘。

8、心不静,气必不和;气不和,生活就会一团糟。过生活,过的是一股心气儿,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无法安心。要时时调整你的心态,沉淀你的情绪,让心宁静,让心情平和。宁静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放,不求人欣赏;静,让生命的美丽自然地绽放。

9、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因缘各异,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些走过的,偶遇的,相逢的,别离的,都是唯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态,不能放弃底线,不必嫉恨他人。不贪,欲念少;不嗔,心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请珍惜;别过了,道珍重。

10、扩展资料: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11、你看一切事物,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你能这样观就看得破放得下,什么都不执着了你才能达到自在。你观你自在,谁能观入进去,谁就能自在。不观呢?不自在。「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是他观得自在了,得到这个名号;咱们遇到任何事都不自在,我们是生活在烦恼当中。

12、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13、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1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5、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

16、10佛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语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7、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即除矣,境岂实有。

18、唐玄奘翻译的经典,之所以不太流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的名词不如鸠摩罗什译的明朗简练,比如鸠摩罗什译的观世音,玄奘译作观自在。文殊师利,玄奘译作“曼殊室利”等,当时就引起一些僧人的不满,法藏、道宣等甚至离开了译场,乃至后来武则天翻译《华严经》时,仍然采用以前的译法。

19、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与其背着包袱弯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徒劳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学会放下,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2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21、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22、简单是福。众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财富,忙名利,忙着争抢,忙于计较得失荣辱。争来抢去终是空。简单的人,勤劳节俭,一切随缘而安。不需要为挣不尽的财富焦头烂额,也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忧愁。不争,自然从容;不计较,所以常快乐。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23、不要说你有很多烦恼,人生的悲喜就在一念。纠缠你的是你的执着和猜疑,解放你的也只有你的轻松和放手。解了怨恨,就是重生。化解了误解,就是洒脱。

24、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25、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26、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7、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28、30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3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29、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30、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1、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2、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3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34、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但是发生过了就会消失,有来就有走,一切都是过客,把握自己当下的因缘,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做的时候尽全力,过去便放下,放下即自在。

35、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3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37、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8、如果有机会,同学们还是可以尝试多到寺院里面参与大众共修的。

39、1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414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4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41、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42、18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43、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44、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5、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业的成败、收入的多寡来定义人生的幸福,它们只是附庸,与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46、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7、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48、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21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49、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50、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5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3、读诵佛经的过程,是佛陀的智慧潜移默化的影响、熏染的过程,把负能量转换成正能量,无形之中,心境变化了,外在的表相也就会随之变化,就能让人变得更随和、亲近、不做作,言语举止、待人接物态度明显提高。

54、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文心雕龙》

55、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斤斤计较。不执于苦时,苦就渐渐远了。不执于乐时,乐就渐渐近了。明心了了,给世界一个微笑,一份善意,一份担待,一份宽容!心宽了,路就宽了。趁岁月安好,种上一片福田,趁阳光温暖,播撒福报的种子,就让所有的相遇都是生命中没有遗憾的永恒。知足者得乐,惜福者得福。

56、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57、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58、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也许,你正狂热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社会;也许,你正为之苦恼,肝肠寸断的,未必是你真正想爱或该爱的,只是一时的不甘心。坐下来,静赏花开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59、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感。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不要。宁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话说得越多,反而会显得自己越浅薄。所以,人要实,话要藏,用做事的结果来征服人,而不是说服人。

60、一般来说,我们都建议将一部和自己有缘的经典作为自己受持的经典,如《金刚经》、《药师经》、《普门品》、《楞严经》等等常见的大乘经典。然后将读诵该经典作为自己的每日功课雷打不动,如此日久功深,必定功不唐捐。

61、"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6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63、修行,就是修心。当脾气来了,福气就走了。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珍贵的缘分;我们遇到的每件事,都要懂得去感恩。我们学佛菩萨慈悲,就是要让自己内心也变得柔软;我们读佛经静心,就是要让自己性情也变得温和。当你温柔对待这世界时,世界也会将你温柔以待。

64、值得注意的是:读诵经典有个大的前提,那就是念经时不要打扰到其他人,不要让别人生起烦恼就好。否则对别人、对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65、《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长行。

66、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22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67、如果非要加个限制,那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居士至少要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来念诵经典,这样才能形成相续,让经义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沉淀,潜移默化地增加自己的智慧。

68、当前的困难终究都会过去,从容应对;当下的福运不要使尽,福尽祸至。众生皆苦,人生一切起落皆有定数,待人、待物都要留有余地。

69、还有一种是会毅然抛开知识束缚,转向对道的实际探索中去,因为这些知识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也很喜欢学FO求道的原因。

70、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71、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

7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73、《普贤菩萨·十大愿》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卷《普贤行愿品》经文中记载的普贤菩萨为菩萨众所说的十大行愿:一者礼敬诸沸,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诵持普贤菩萨·十大愿,现在仍然是中国一般佛教寺院的常课。

74、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75、心既除矣,境岂实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76、别让自己心太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人之所以活着累,就是想得要的太多了。

77、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78、乐园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净土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79、觉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国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80、2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华严经》3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81、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

82、所有的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没有什么选择能够十全十美。选择了面包,可能就要放弃爱情。选择了财富,可能就要放弃健康。选择了事业,可能就要放弃自由……所有的选择,都只能由自己买单。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支付能力。一种选择就是一种代价,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83、★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84、刹那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85、弘一法师20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86、过客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过堂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87、你的内心充满欢喜,你才能把欢喜带给别人;你的内心蕴藏着慈悲,你才能把慈悲带给别人。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88、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89、释义:功利和声名,转瞬即逝,只有高高的山峰,永恒的耸立在夕阳的映照下。

90、10生活太累,如何轻松?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91、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92、当得宿命。早课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93、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94、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95、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缠缚。

96、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觉乘

97、10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98、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99、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这就叫智慧与慈悲。

100、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01、8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02、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