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作者
1、孔子深深地记住了老子的叮嘱,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都是谦虚谨慎的对人对事。在遇到挫拆的时候都心存善念。
2、 在我泱泱中华,他备受推崇,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 虽是一句话信息分享,我们也能感受到孔子的魅力所在。
4、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
5、孔子真的是一个老头儿了,从政的心也淡了,就剩下“学不厌,教不倦”了。
6、第无论谈孔子的历史地位也好,无论谈孔子的具体贡献也好,我们一定要避免个人崇拜。这不只因为个人崇拜是不应该的,是会产生毛病的,而且因为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首先是不合乎事实的,是不科学的。孔子无论有多高的成就,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分不开的,而社会的发展首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推动的。孔子的出现也不是孤立的现象,就像同时的政治家子产、晏婴等,也已经具有和孔子相近的才能(虽然发展的方向不同);就像同时的普通人长沮、桀溺等,也已经具有和孔子对社会变动同等的关切(虽然看法不同);就像“士”这个阶层,当时一般也都在活跃着——他们都是生活在同一时代里呵。孔子一生经过了一些发展,这些发展也都步步可寻,都和他的丰富经历、刻苦努力分不开,而这些丰富经历、刻苦努力,也只有在他那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才有可能实现。决不能把孔子当作奇迹!
7、孔子逝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旧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积淀。
8、 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再读《孔子的故事》。
9、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孔子的故事作者)。
10、孔子在60岁时,学富五车、博览群书,却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还与众不同。别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的乐曲,往往一首曲子只愿学习两三天。而孔子呢?埋头一练就是十天半月。明明弹熟了,却还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不但想把曲子练熟,还想通过旋律来揣摩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思想、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
11、两个人在尼丘山上向神灵祷告,后来就生下了儿子,他就是孔子。
12、第学习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不断奋斗,才能登上科学的高峰!
13、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是因为他能够谦虚好学。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也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子的一生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孔子进入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进行的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要问,这就是礼啊!”有些人就报着这样的心态,去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这些人取得了好成绩时,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增长知识的机会。
14、這是孔子最後的歌聲,“哲人”是孔子最後對自己的形容。孔子唱著唱著就流下淚來。子貢感到孔子已經病重了。子貢趕快扶他進去。這時又聽見孔子說:“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東階上的,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西階上的,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兩個柱子中間的。我昨夜得了一夢,是坐在兩柱間,受人祭奠呢。我祖上是殷人呵。我大概活不久了。”孔子從這天起病倒在床上,再也沒起來。經過七天,孔子在弟子們的悲痛中離開了他們。
15、在孔子只有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小他跟母亲相依为命。
16、明明是诸葛亮说的,却被我拿来用到了孔子身上,也许是因为孔子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
17、孔子身体十分雄伟,长得九尺六寸。十九岁时,孔母即替他下聘宋国亓官氏,择日迎娶成婚
18、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见会》讲了曾向鲁昭公建议派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去周的京城洛阳去观光,好学的孔子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老子也在那儿可以问老子许多自己不明白的事,于是便踏上了马车去洛阳。孔子见到老子之后兴奋不已,老子比孔子的年纪大的多,经验阅历也丰富得多,他所接触的文物史料也远比孔子这时所以接触的广博得多。孔子见到老子之后问了许多的问题,还有许多的东西老子也是一个一个的回答,走的时候孔子恋恋不舍,老子还送了孔子几句话……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孔子是谦虚好学,不懂就问。孔子的认真学习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以后我也要有这种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长大能为社会做缧⌒〉墓毕住
19、孔子五十一岁,也就是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鲁国当了中都宰。中都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那个时候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绩,当时四方各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于是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仿佛是后来管建设工程的首长,又由司空而为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但是虽然孔子现在在鲁国做了官,但他在一般老乡跟前却仍保持着谦逊淳朴,像不善于说话似的。当他在朝廷议事的时候,是很会辩论的样子,但是又很慎重和上级谈话,他持的是公正不阿的态度,和同僚谈话,却又和悦近人了。
20、听了宓子贱的话,季孙氏惭愧地说:“我真是目光短浅,比不上宓子贱的智慧啊。”孔子的故事篇8孔子请教桑雽“我屡遭非难,亲朋故交越发疏远,弟子更加离散,这是为什么?”。桑雽给他讲了一个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假国人林回逃难时,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璧,只背着自己的婴儿逃跑。有的人问他:‘是因为他的价值吗?婴儿的价值显然比宝璧小;是因为重量的原因吗?婴儿的负担又比宝璧重。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璧而背着婴儿跑,这是为什么呢?’林回回答说:‘那是因为利益的性质不同。’宝璧是身外之物,迫于战乱灾害时,只能抛弃;因为婴儿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必须倍加保护。林回的观点:互相保护是亲情的天性,不会因为任何灾难祸害而互相抛弃。亲情贵于金钱。”
21、 孩子们不稀罕的本子奖品,也要晒晒,当然他们稀罕的是免写日记——对于班级来说,成本最低。
22、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年),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在中国有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中国来说,和孔子同时期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
23、我最喜欢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这一篇发生的故事。在孔子八岁的时,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初始各地,到了鲁国,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那些乐歌个大部分都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面,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很有享乐的气氛。——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文艺批评家……
24、孔子听后突然醒悟,说到:“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又悠闲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但这个求道举动也只是做了个样子而已。这其实也是孔子的老毛病,从孔子多次问道于老子也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显得很虔诚,对老子的思想很祟拜,但骨子里却还是不以为然。孔子的故事篇9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25、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孔子就算是做了官,也不会瞧不起百姓。然后要是有不公正的事情他总会提出来,不是像其他文武百官,都不敢说,跟同僚或朋友谈话,却又很和颜悦色。我就喜欢她这种人品。
26、但又重视人为,在生活和学习上取积极态度。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承认“生而知之”、“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但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
27、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孔子的故事篇4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28、其次,孔子的人生整體上是個悲劇,但卻沒有絲毫的空虛與幻滅感,相反,那些被記載下來的日常片段里還充滿了快樂。孔子的人生實在是算不上大富大貴,快樂卻有很多——學習的快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事業(偶爾)有成的快樂、和弟子鬥嘴的快樂(夫子哂之)、享受藝術的快樂(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甚至是閒著沒事自己待著也很快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的快樂裡沒有絲毫自我安慰的淒苦,歸根到底,是因為他一生逐其所願,求仁得仁,內心坦蕩。
29、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与日月同辉的孔子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了解,去尊敬。所以,我们假期读《孔子的故事》,所以今天我们要开读书会!”
30、由於父母的結合不符合當時的禮教,幼年的孔子並沒有得到多少父親的庇佑,三歲時父親即去世,而母親迫於輿論的壓力,連父親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沒告訴他。
31、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挫折中前进》这个篇章,介绍的是孔子成长的历程。孔子很能吃苦,经受得起各种困难,也很有志气。在挫折中,他凭靠着自己的毅力一天比一天进步,修养了许多才能,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
32、 几经准备,9月10日下午第三节课,《孔子的故事》读书会终于在电教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