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教育名言名句
1、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有关(中国)教育的句子(诗句、歇后语、名人名言)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哦,关于中国教育的诗句名言主要源于古代,而古代论述教育的观点主要以儒家为多。
2、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3、解读:明代董其昌的《画旨》是一部关于画法画学的著作,其中一句关于获取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名言广为人知。这句名言反映了教育规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即学生在教学中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也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孔子论教育名言名句)。
4、“这反映了中央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常年从事教育研究的项贤明表示,社会在经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较易实现,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6、⊙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8、翻译: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刻地了解还是需要亲身实践。
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3、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14、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6、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7、⊙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20、“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2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24、译文:早晨得到圣人的教诲,(信受奉行),即便是晚上死了,也无遗憾。
2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6、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27、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28、⊙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的教育名言3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31、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33、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充实了教育内容。
34、⊙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5、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
36、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3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38、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书院宋代: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39、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
40、⊙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4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43、⊙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4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5、⊙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4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7、⊙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49、春秋 孔子《论语》: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1、(答案)A。解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儒学大家朱熹的哲理诗《问渠》,以水渠作比喻、指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52、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3、《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5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6、⊙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58、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5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6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1、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6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