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十则
1、“浩然之气”是指拥有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和无畏的奉献精神。这句话是孟子自评之言,说是自己拥有着浩然正气。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出自《孟子·尽心上》。抬头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疚,低头思考,觉得对人们也没有愧疚。
4、赏析:先生的志向是很好的、可贵的,但先生您的说法却不行。孟子认为不能以利益的计较来劝说人们停止战争,而应该以仁义为指导来劝说人们停止战争。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光有美好的愿望和志向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适当的而行得通的说法、计划、条件等。
5、答案:(1)尽信书(2)定乎内外之分(3)察纳雅言(4)欲辨已忘言(5)同是天涯沦落人(6)族秦者秦也
6、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7、(5)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8、心的官能作用是用于思考,通过思考才能够有所得,不去思考便不能有所收获。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语录十则)。
10、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11、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
12、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孟子·离娄下》。
13、在当今的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句话是说人具有担当,有着舍我其谁的精神。
14、(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5、(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16、《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资料。许多激励人性、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即源自于它。
17、赏析:不要因为个别文辞,就妨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不要因为某些词汇,就曲解了文章的本意。
18、做人的难处,在于会有“不虞之誉”,想不到和过分的恭维会来。例如,一见面就说“你真了不起”,尤其青年朋友们要注意,人一旦有了财富,有了社会地位,一切好听的话都来了,自己求不到的那些恭维也都来了。千万不要上自己人格修养的当!如果人家说你是圣人,你就自以为是圣人,那你就堕落了。人家恭维你,你就更应该反省,更要害怕,因为不实际、过分的恭维话是绝对不能听的。
19、拥有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很少会得到人们的帮助。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2、简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它的规矩,没有规矩,就做不成事。比如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
23、答案:(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4、为什么不能像鲁大爷那样说白话文呢,譬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2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6、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考生往往写成两情若是长久时,若按非常识记是久长就可以了。再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考生自认为,祖母与李密二人乃为祖、孙二人,于是将其中的母、孙二人,误写成祖、孙二人。岂不知古汉语中的祖从表示人这一义项角度看来,是指祖先或特指祖父,而母泛指女性长辈,所以原文的母、孙二人是不能按现在的理解写成祖、孙二人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就得非常识记。还有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不能按现在的习惯说法写成《归田园居》,必须非常识记为《归园田居》。
2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