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62句集锦

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62句集锦

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

1、试译: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2、(1)答案:本章提到“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践行礼的要求就能实行仁德。所以“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的具体内容要由礼来规定,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4、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5、(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         )一篑,进(           ),吾往(            )也。”(《子罕》)

6、孔子很肯定,他二次都说好学的人“今也则亡”,在他众多的学生中,除了颜渊,他没有再发现第二个好学的人了。然而他又特别的自信,毫不掩饰向人诉说他自己的好学。《公治长篇第五二七》,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做事尽责又讲求信用的人,只是不像我这么爱好学习而已。”

7、《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8、(2)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抵制饮食,居住等物质欲望,应该接近“有道”的人,学习他们的道德学问等,追求的是个人修养和理想。(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

9、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10、(解析)文:古义,华美、文采;今义,文章、文字

1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2、子曰:“朝闻道(道:道理,真理。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贤哉,回也!…”是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14、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是礼乐的基础,而礼乐是仁的外化表现,故我们要“德艺双馨”而非专注于外化表现。然而于我们而言,要做到“仁”并不是易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可见“仁”的铸就在于个人的努力,我们要增强自我的来力,将礼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正如社会之美在于公民之美,约束自我便可创造和谐社会。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如孔子所说,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考虑,理解他人感受,不以自我为中心,便是践行“仁”的根本。

15、《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功亏一篑是因为“   ”,能持之以恒是因为“    ”。

16、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7、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18、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19、食无求饱一一食,饭。无求,没有要求。饱,不饿。意思就是饭没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没有什么好孬,能吃饱不饿就行。

2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1、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学而篇》。

22、1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从修炼内心的道德修养发展到规范外在的行为。

23、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4、3(答案)①自信积极。她总是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主动提出自己上舞台表演,还和团长齐竞以诗句唱和。

25、语言简约而含义深远,是《论语》的一大语言特点。《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事的辑录,重在记言,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会充分展开与论证。鲁迅也曾评价“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26、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27、臣下我听说关于朋d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抵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d,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d。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28、彬彬:物相杂而适均,此处指文质配合均匀适当的样子。

29、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d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期,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30、而:连词,表示修饰。此句为定语后置句,“可以终身行之者”作“一言”的定语置于其后。

31、(5)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本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达,这两句是“                     ,                         ”。

32、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①,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可谓好学也已④。”

34、(1)把实行仁德当作自己的使命,(担子)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35、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36、(1)答案:这一章表明孔子注重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提升道德修养。见到贤人,要反省自己自己是否还有不足之外,要向贤人学习以完善道德修养: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一样的过错,从而改正。

37、(1)答案:根据”敏于事而慎于言“可知,君子应当勤奋敏捷地工作,谨慎地说话。

38、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39、食不求饱,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bùqiúbǎo,意思是指吃饭不要求吃得很饱。

40、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41、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儒客文人学十对颜回推尊有加,陪祭于孔庙。

42、(12) 子曰:“小子(                        )何莫学夫(那)《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   )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43、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44、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45、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46、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4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8、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49、《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50、思齐:希望自己与贤者等齐,同样拥有美德善行。

51、好学对君子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真学问,还真成不了君子。所以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必须对自己有方方面面的要求,言行举止要特别注意,要合乎礼,不离道,要做到中庸。而最最难的,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仁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君子这些要求、注意的地方和要学习的东西就是学问,学明白,掌握了,能够指导实践了就是自己的真学问了。

52、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53、(11)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54、《论语》的语言优雅而含蓄,具有一种雅俗共赏的美。这得益于它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论语》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映衬、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因而说理生动活泼。

55、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56、(1)提问:这一章使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57、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58、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59、8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6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俗》)

61、“饭疏食饮水,…”讲人的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