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专心致志的意思解释37句集锦

专心致志的意思解释37句集锦

专心致志的意思解释

1、(出自):《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3专心致志这个词,表达了虚假专注和真实专注的区别:看上去专心,和真正专心致志,做出来的事情,与学习的后果都是大不相同的,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锻炼自我专注的过程。

3、爱因斯坦著名的吐舌头照片就是这么来的。1951年3月14日,爱因斯坦的72岁生日那天,一个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要求他微笑一下好拍照片。有点心烦有点心累的爱因斯坦吐出了舌头表示拒绝,于是才有了这个传世之作。

4、段注这段话所解的大致意思为:《说文解字》未收录“簿”字作为字头,那是因为后人将“薄”字的草字头变为竹字头以分别其字的原因。许慎所说的“六寸簿”应该是指的“笏”。据《三国志·蜀志》记载:“秦宓見廣漢太守,以簿擊頰。”裴松之为其作注说:“簿,就是古人所持的手版。可是没有听说只有六寸长,怀疑上文脱落了二尺两个字。因为《玉藻》记载:笏的长度是二尺有六寸,这是有法度的。”

5、(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五是表示对某种学术或技能有特长。例如:“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南朝·梁·沈约《到著作省表》)再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又如:“中国则不然,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

7、(出自):《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8、9叶圣陶《招魂》:“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

9、学习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即使拥有高智商和好老师,但是如果学习三心二意,也是一无所获。

10、(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没有住的地方,整天不吃不睡的。

11、中华文化中有千千万万的成语故事,与“专心致志”意思相同的成语也有很多,我们一起积累起来吧!

12、基本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3、(出自):《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14、这好像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欲言又止、想说话又说不出口的时候,会喜欢抓支笔或搓手。通过这样的小动作,他可能在抑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15、(解释)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6、她在书房里专心致志的写作文,所以没有听到电话铃响。

17、(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18、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9、(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20、(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21、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2、(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23、(反义) 心不在焉 心猿意马 魂不守舍 漫不经心

24、(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25、(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6、 (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7、(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28、(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29、(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30、(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31、他像在监狱里那样,整天专心致志地缝制鞋子。

32、正如上文徐中书先生所判定的,“专”(專)字的造字本义当为转动纺轮(纺砖)的转动含义,这个意思由后起字“轉”(转)字所独享,这里就不列举“轉”(转)字的相关书证了。

33、(解释)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34、其“专”(專)字可以表示独享、独占的意思。例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再如:“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孔子家语•入官》)又如:“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又如:“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35、(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6、他们刚刚坐下,一只蜻蜓飞来了,飞来飞去像小飞机。小猫看了很喜欢,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了。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住,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又坐到河边钓鱼,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真美丽。小猫看了又很欢喜,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住,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又钓到了一条大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