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打一成语
1、 那我们怎么知道字句背后的意思呢?那就需要“切己体察”了,就要把书上的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否则书读得越多,就会越成了“书呆子”。
2、 “虚心涵泳”除了多读之外,还需要多思。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要反复琢磨。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有一副“客去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大家看,一觉都睡起来了,书味还在胸中久久未散。对读书人来说,这个“涵泳”既是痛苦的思考,也是幸福的玩味。
3、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全文为:
4、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尔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5、成语释义: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6、释义:现在多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8、成语释义: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9、 读书还要善于比较,下面这一副又是清代宰相祁寯藻的,“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把不同时代的书对照来看,通过比较来参透文字的深意。
10、 从上面这两联可以大致看出宋代书院的读书门径,那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11、第一张,先来一张简单的,估计十有八九都会答对吧?!
12、 这里的“商量”、“培养”是互文,不管是“新知”还是“旧学”,都需要“商量”,都需要“培养”。
13、 下面这一联把左宗棠前面的一联改了两个字,由“异书多读当加餐”改成“旧书重读当加餐”。也是讲好书要反复读,只有反复读才能领会到作者的深意。这个是清代状元孙家鼐(1827-1909)的手笔。
14、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
15、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16、学校网站:www.lssyex.qdedu.net
17、 下面是清代状元黄思永(1849-1917)的“杜拾遗读书破万卷,李供奉对影成三人”,把“读书破万卷”这句诗给嵌进去了。上联很明白,我们可以由此体会到儒家的苦读与求索;下联很巧妙,我们可以由此感受到道家的潇洒与风流。一儒一道,对仗工整,相映成趣。就像一滴水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一样,这一副对联就用李白与杜甫各自的一句诗,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给呈现出来了。
18、 这里赵之谦不知是想下笔狠一些,还是记不得《宋史》记载的是“一尺”了,直接就给写成“三尺雪”了。我觉得要是“三尺雪”,真会把这两人冻死的。因此建议写大家写文章要手下留情,不能“用笔如刀”啊!
19、 大家看,曾文正公给儿子传授的读书秘笈就是“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就是要抛弃成见、虚心吸取、反复玩味,“切己体察”就是要在亲身实践中体味感悟。
20、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21、 下面是舒同先生书写的一副,更是老掉牙了。
22、(拼音):shúnéngshēngqiǎo
23、 这里先看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家书中的一段话:
24、老大爷胸有成竹的说:“什么车,这叫jū,他的马一进我可以退啊,小伙子,还需多多下棋啊~~~”
25、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6、 上面全是中国人的古董,最后我们看看一个成功的现代外国人是如何读书的(来自《得到APP李翔知识内参》):
27、 不过,这两句诗倒是指示了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破万卷”。“万卷”不仅指数量多,还包括种类多;“破”就是要读透,要读出字句背后的意思,而不是把书本给翻烂了。
28、出自《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29、※现场▏莒州书法学校一学生代表山东赴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参加全国青少年书画精品展
30、 接下来讲读书要杂。我们看一副林则徐(1850)的“邺架牙签传藻笈,谢庭玉树起棠阶”,林先生这字写得谨严又不失豪放,真是字如其人啊。
31、博古通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ógǔtōngjīn,意思是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往情深)
33、诗看子建亲,这句诗就更为夸张了,他指的是他的诗只有曹子建才勉强能和他碰的上边,而曹子建有个非常有名的成语叫才高八斗,才高八斗的来源是谢灵运当时说天下的诗有一担,子健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之人共占一斗,足以说明曹子建是多么有才华的人,而杜甫还说曹子建是勉强与他碰的上边。
34、批注,主要指在阅读时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本空白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言简意赅,生动传神。
35、 双双老师建议,在辅导孩子写作时,可以让他从描述入手,通过观察生活积累词汇,然后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词汇及成语的意思,学会组装句子,把词汇像积木一样拼装起来。鼓励孩子先思考再写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从写日记开始锻炼。在写作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陪伴孩子,多鼓励他,让他发展想象力,保持对万物的热情,拥有正确的写作态度。
36、 第对什么书感兴趣立刻就读。拉威康特说,不要把它放在某个读书清单上,到最后忘了为什么这本书当时吸引了自己。
37、 下面是何绍基的一副,“破半日功夫清书捡画,同两三知己道古论文”。文人雅趣,可见一斑。
38、 只是左宗棠后来一直有个心病,那就是——要没个“进士”名份,死后谥号不能称“文”的。因为学力不够嘛!
39、从杜甫力挺自己的本意出发,结合全诗内容,不难看出:“读书破万卷”,与“下笔如有神”之间是一种并列的逻辑关系。如果认为书看的多,文章就写得好。单纯作为因果关系来解读,那倒有些牵强附会的味道,你说是不是?
40、 当然,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读书时不行的。好书需要“瞎子摸象”,大家一块“摸索”,共同分享,这样才能得出“真象”、看到“全貌”。中国古代有很多书院,像著名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等等,这些书院是古人读书讨论、研习学问的重要场所。香港中文大学现在仍然沿袭着中国传统的“书院”模式。
41、成语释义: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42、 古人讲“读书应于不疑处有疑”。越有眼光,也就越能发现书中的“疑点”。下面是清代文人何绍基(1799-1873)的“法外无心犹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这个“句中有眼”说法很妙,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常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眼”就是闪耀智慧的那个点,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个似可言传、但须意会的那个心法(“法外无心”乃佛家要旨,参悟起来很难)。
43、释义:有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绳子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44、近来很多家长告诉我自家孩子也没少看书,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全面,为什么考试又不见进步呢?语文学习似乎成了一门“玄学”,付出了努力却又迟迟收不到应有的果实,简直伤透了脑筋!其实,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并不是“不可知论”,它是有迹可循的。我们从“积累”两个字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