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纳兰容若82句集锦

纳兰容若82句集锦

纳兰容若

1、但李文秀很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2、除了曹植以外,纳兰容若可能是整个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贵公子。他的词作曾一度被人忽略,但在道光年间又再度流行,推尊为一代大家。然后他的声望越来越大,二十世纪时已有人说他是清代第一词人。王国维在《人家词话》更推崇他说是“北宋一来,一人而已”。到了现代,在安意如苏樱等人笔下,他更从词人而至文学明星,由文学明星而至玛丽苏们的偶像,飘飘然若不食人间烟火。这样一个才子,而况又英俊多金,而况又相门贵胄,如果他再是贾宝玉的原型,那就更凑趣了。

3、通情达理如她,并没有去追问容若的感伤,只是默默地、静静地陪在他身旁。

4、今生已注定无缘结为夫妻,余下只剩叹息,只剩相思。(纳兰容若)。

5、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

6、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7、古代的主流社会能够认可容若,不是因为他的词,而是因为这套书。在他们的眼里,词只是“艳科小道”,并非正途。

8、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你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9、或许,他太敏感,他太放不开,人生的遗憾,竟抽空他所有的力气。

10、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11、曹尔堪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尔堪想在别墅里找个地方纳凉,见到一处墙壁上写满了许多酬唱的诗词,一时技痒,便填了首《贺新凉》,题在墙壁的空处。

12、经历了初恋之后的冬郎(纳兰容若小名),真正进入了青春期。这个俊朗少年变得多愁善感。

13、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14、卢氏当然明白,自己虽然在纳兰的心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却还不能取代他表妹的位置。(纳兰容若)。

15、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如此,与爱情无关,与传宗接代、利益交换反倒关系密切。

16、此时,少女们正在背诵墙上的佳作,有一个温软纤细的声音出现得最频繁。那声音婉转平淡,引得他探头寻觅主人的声音。

17、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6)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18、卢氏之后,纳兰又娶官氏,同时还有一房妾,叫颜氏。卢氏、官氏和颜氏,按照当时的婚姻理念来说,都是明媒正娶的,不可能有什么一方被选进宫,另一方念念不已的无奈结局。

19、他们一起数星星、看月亮,一起在院中纳凉,一起携手走过街边小巷,一起看雨打风吹芭蕉叶。

20、“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21、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22、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23、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24、他十七岁进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25、若我从前没有这样选择,会不会活得比现在快乐;

26、他像干苦役一样当着侍卫,一直到死也没能摆脱。而且皇帝还有没有提拔他的意思。明珠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当了内务府大臣,纳兰的弟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转行当了侍读,后来一直官运亨通。而纳兰混了九年,只从三等侍卫混成了一等侍卫。康熙对他挺不错,得病的时候还嘘寒问暖送药,但就是不重用他。我觉得这里面透露出某些信息。康熙喜欢他,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纳兰容若,但康熙似乎并不认为他是个大臣的苗子。从纳兰容若的性格判断,也许康熙的眼光毕竟是对的。

27、竟一点都没错。少女们期待地看着这个俊雅少年,这么年轻的纳兰公子竟也要加入秋水轩唱和了,他会写什么呢?

28、"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

29、这荷花本就是容若栽种的,卢氏心疼荷花,不就是在心疼种花之人么?

30、大婚那日,容若谈不上多喜悦,如今所娶并非心上之人,总归会触景生情。

31、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纳兰性德《虞美人》

32、但这个识大体、通情理的女子,没有像乡野村妇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关心疼爱纳兰性德,用行动来融化纳兰性德的心。

33、因此,剧中说纳兰容若与表妹卫琳琅的因缘纠结,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就算没有历史依据,也有传说依据,传说得久了,尤其是传播得久远了,也是一种历史,算是一种文学源头。

34、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35、只见她,撑着两把雨伞,一把遮着自己,一把遮着荷花池里盛开的荷花。

36、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容若的婚姻,注定不能自已。

37、据说容若表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容若家中。

38、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39、纳兰性德怎么也没有想到,所有的山盟海誓,所谓的天长地久,都不过是空言虚诺,抵得过初心不改,却敌不过命数无常。 

40、就在这一年,纳兰家发生了件大喜事,卢氏顺利产下一子。

41、本文中,纳兰容若在秋水轩唱和的邂逅,可以说非常浪漫。

42、一开始,二人的感情,平淡、冷清,只是相敬如宾,他们陌生,毫无感情基础。

43、有时候,只是一场小小的感冒,都会病上很久很久。

44、转自《广州日报》,本文经《广州日报》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45、也许是那一日的晚上,他将身边的她挽进自己的怀中,轻嗅着她的发香,静静地凭栏望月。

46、每个句子看着都很平常,可是在苏轼的《江城子》之后,再没有人写过这么让人悲伤的悼亡词了。不过纳兰和苏轼存在着一个区别。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只在想起悲伤的时候才悲伤,而纳兰容若是个放不开的人,他会被悲伤淹没。

47、终于,纳兰容若渐渐接受了她,并且两人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新生命。

48、那些美好的过往,也成了纳兰容若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深情。

49、直到很多年后,卢氏去世,纳兰悲痛欲绝,追思那些消散已久的前尘,写下最哀婉动人的悼亡词《浣溪沙》: 

50、"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是绝不黯淡或沉沦。——纳兰容若《纳兰容若词传》"

51、烛影摇红,脂香流溢,卢氏局促地坐在婚床床沿正中。

52、康熙十四年(1685年)暮春,31岁的纳兰容若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长逝。

53、曾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初恋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54、之后,纳兰公子还会遇到秋水轩里的那个素净的女子吗?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55、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纳兰性德

56、可是,以纳兰表妹的姿容才气,怎么可能会落选?

57、也许是某一日的中午,她再一次地为他的碗里添上喜爱的佳肴,他吃得干干净净。

58、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59、某日大雨,容若在书房写字,久久等不到卢氏,于是四处寻找,最后,在院中看见了撑着雨伞的卢氏。

60、这个名冠京城,才武双全的公子啊,是多少少女心中的梦中情郎。

61、人世间的各中情味,永远只有在经历后才明白——

62、太惊艳的人,一旦过早遇见了,要么余生都是TA,要么余生都是回忆的痛。

63、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纳兰容若词传》。

64、这将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十七岁的容若因此顿时身价百倍,所有宦官人家都想把女儿嫁给容若。就连那些单纯的女孩子本身,也早已视容若为理想的情郎和托付终身的归宿。

65、这可能是北宋之后写初恋的最好的词。但是这样的初恋更适合伤感的怀旧,让一个人缅怀自己错过了多么美好的事物。它并不会在生命中刻下真正破肉见骨的伤痕。

66、这一年里,擅长填词的周再浚来到京城,住在世交孙承泽的秋水轩别墅里,引来了许多名流造访。

67、又如何在唐代初年重现于世,如何被褚遂良、欧阳询这样的书法名家赞叹其文字的古雅,又如何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兵掠去,如何被移置在北京国子监里……一一做了详细的论述。

68、十岁那年元宵之夜,恰逢月蚀,容若便挥洒笔墨,作词一首:

69、我们可以悄悄想象,卢氏对纳兰容若,或许也是一见钟情呢?

70、顾贞观是纳兰容若第一知己。也只有这样的人,也才配得上纳兰的友谊。纳兰容若对友情极其看重,每次送别朋友离开的时候都非常难过。文人是不好相处的,自尊心还特别敏感,但在几乎所有文人的回忆里,纳兰都没有半点贵胄的架子,从没有过倚势凌人的时候。朋友在渌水亭里踞坐狂叫、谩骂世事,纳兰容若也只是静静听着,不以为杵。富贵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大多数富贵的人多少都难免有点志得意满的骄横,但也有一类天性温良的人,如果他们生于贫贱,也许不免会沾染上一些世俗的东西,但正因为他们生于富贵,所以才保持住了一份天真的赤子之心。李煜是这样,贾宝玉是这样,纳兰容若也是这样。

71、其中容貌最出众的那个着明黄色绣白玉兰纱衣的女子笑吟吟地提醒了一句:“要写眼前的内容哦!”

72、人这一辈子,遇见对你好的人,并没有那么难。

73、满洲贵族子弟当侍卫,也算是个传统。明珠就当过侍卫,纳兰容若的弟弟后来也当了侍卫。但问题是:要当侍卫,何必费这么大力气考什么进士?原来大家普遍推测他会进翰林院,这一来都大为吃惊。康熙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了纳兰的命运。从此他开始九年的侍卫生涯。这九年里,他扈驾出巡,陪着皇帝狩猎、避暑、祭祀,“升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他做过同事,还专门写过为他一首诗:“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74、虽然已是既成事实,可纳兰不能忘情,琢磨着要和心上人见一面。“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于是趁着宫中办丧事,纳兰容若假扮成进宫念经的喇嘛,见到了表妹。可惜的是,“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这段描述有场面,有氛围,有情节,有表情,故事说得有板有眼,但其实不靠谱。不过,作为一部短篇爱情小说,它已经很成功了。

75、纳兰容若骨子里是文人,他就像几乎所有传统文人一样,做过“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功业梦。那一年,纳兰也雄心勃勃,一会想进翰林院,一会又想去参军平三藩打吴三桂,“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洒荆江水!”但是翰林院他也没去,英雄血他也没洒。考中进士等了几个月,一道圣旨下来,任命他为三等侍卫,入宫伴驾!

76、那一年,纳兰容若三十岁。在别人眼里看来,他是幸运的。他是内阁大学士的儿子,他是渌水亭的主人,他有妻室,有子女,有钱,有地位,有才名,而且即便康熙暂时没有重用他,按资历他也早晚会成为一位高官。但只有读过《秋水词》的人,才知道这个幸运儿的心里充斥着潮水一样的忧伤。这里有丧妻之痛,有失恋之哀,但又不仅是这样。纳兰容若更多的忧伤是无名的,是没有具体因由的,它背后是对整个世界的厌倦。他就像《麦田守望者》里的那个衣食无忧的霍尔顿,站在灯火辉煌的纽约街头,面对这个光亮温暖然却又空空荡荡的世界,忽然迸发出莫名的泪水,在心中对着死去的家人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

77、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78、纳兰容若身为一等御前侍卫,与皇帝朝夕相伴。

79、纳兰自己只活了三十来岁,才华已经充分地舒展开来,人生却没有充分地舒展,婚姻也如此。他娶的第一任妻子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是名门闺秀。结婚那年,纳兰公子20岁,卢氏18岁,夫妻恩爱。据说,两口子无论门第还是颜值、才学,都挺匹配的。可惜的是,天妒佳偶,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

80、刺桐花下是儿家。已拆秋千未采茶。睡起重寻好梦赊。忆交加,倚着闲窗数落花。——纳兰容若《忆王孙》

81、晚风一吹,蔷薇花架轻轻摇晃,少女们笑着争相跳开,唯独她娇憨地愣在原地,任花瓣泼了她一裙一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