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关于农谚的谚语以及解释19句集锦

关于农谚的谚语以及解释19句集锦

关于农谚的谚语以及解释

1、网络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城市的许多智慧都来自农村,尤其是来自农谚。

2、    解释词语。斡旋:调停,调解。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正堂:官府治事的大堂。    未始:未必。幽悄:幽深寂静。斗方大字:这里指一尺见方的大字。斗方,书画所用的一尺见方的纸。谈吐:指谈话时的措词和态度。掌故: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静穆:寂静肃穆。   思慕:还念,追慕。点缀:衬托、装饰,使更美好。褪色;颜色失去鲜艳,变得暗淡。燎原:大火延烧原野。比喻势态不可阻挡。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夜深星阑:夜将尽。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关于农谚的谚语以及解释)。

3、在我国南方地区,常以此作为指导插秧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广东、福建等地有“谷雨在月头,找秧不用愁,谷雨在月中,寻秧乱筑冲,谷雨在月尾,寻秧难早归”的谚语,类似的说法很多,比如还有“谷雨在月头,有秧来喂牛,谷雨在月中,找秧到山冲,谷雨在月尾,找秧不知归”等等。

4、谚语“早掰几天光塌坑,晚掰几天饱盈盈”的意思是,在玉米成熟期之前早收几天,玉米的籽粒在晒干后容易瘪粒秕糠;而成熟期之后晚收几天的玉米籽粒饱满,晾晒后失水少,商品性能高,能卖上好价钱;因为完熟期之前的玉米籽粒,正处于蜡熟阶段,籽粒内的营养物质还未完全转化成干物质,含水量较丰富;如果将蜡熟期的玉米强行采收,脱帮后玉米籽粒浆液含水量较多,经晾晒籽粒失水,就形成了籽粒空瘪籽粒塌坑的现象;而完熟期之后几天采收的玉米,因籽粒灌浆结束,营养物质蓄储充分,干物质蓄储饱实,籽粒会形成颗粒饱满光泽晶莹的饱盈盈现象。

5、 “上南晴下南雨”:若春季刮南风,就会天晴;若冬季刮南风就会下雨。

6、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7、——白露这个节气种麦子就偏早,而寒露种麦子就晚了,在这个两个节气中间的秋分种小麦正是好时候。

8、芒种和夏至是两个节气,在芒种时天气炎热干燥,在夏至时经常下雨,连雨绵绵。

9、时值寒露抓秋耕,秋收秋种莫放松。采棉刨薯回茬麦结合秋浇快进行。浇地造林集饲料,山药异地换种子。

10、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11、多音字注音组词边塞(sài)      强大(qiáng)  旋风(xuàn)遗落(yí)瓶塞(sāi)      强迫(qiǎng)  旋转(xuán)遗赠(wèi)敷衍塞责(sè)  倔强(jiàng)

12、农谚“白露谷,寒露豆,玉米收在秋分后”明确指出,秋分节令也可作为玉米成熟和采收的依据;因为秋分时节的日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22度以下,这种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玉米灌浆至完熟阶段的生长适温要求;因为玉米的灌浆期至完熟期的适温生长要求在22至24度以上,日平均光照时长也不能满足7至10小时的光照要求以及生育积温要求;所以,秋分之后的温度条件和气候环境越来越不适宜玉米生殖生长,玉米在不适气温的刺激下,步入物种繁衍生息的生殖规律轨迹,籽粒成熟就是玉米繁衍生息的标志;故此,秋分时节可以作为玉米成熟的采收依据。

13、爱好谚语,更喜收集农谚,现就以农谚中气象谚为题,提供一束:(仅限六字)

14、“七葱八蒜”:七月是种葱、八月是种大蒜的最佳时节。

15、“立夏唔插都罢”:到了立夏时节,插的秧苗几乎不会打谷,不如不插。

16、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17、“番薯淋子芋淋芽”:在番薯打了薯块的时候施肥、在芋子刚发芽的时候多施肥,就能高产丰收。

18、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