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元曲三百首精选30句集锦

元曲三百首精选30句集锦

元曲三百首精选

1、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陈抟高卧》、《黄粱梦》等剧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磋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的境遇中,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象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这样把文人打入社会的最底层。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马致远的《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地反映了元代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2、张可久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代前期散曲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以他的创作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在后期被视为典范,如《录鬼簿》在论及某些作家时,往往要以他作为榜样进行比较,足见他在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3、裸(luǒ)袖揎(xuān)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这里指善于吵闹之人。万钟:很高的俸禄。

4、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5、该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上一首《秋》的写法上相近。其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6、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农家乐,种瓜与浇麻,关心生产,关心老农与庄稼。既有生活情调,又有社会内容,昭示出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表现出他不满当年时局,不愿与浊世中的政治交涉,宁可到醉梦里去寻找心灵的栖处。

7、(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8、这首散曲生动地刻画了纨绔子弟沦落乞讨时的乞丐形象:有声有色,有悔恨之情,有冷静思考。沦为乞丐,意味着丧尽家产,丧尽生活的本领,是人生的悲剧。这在乞丐本身,无可奈何、悔恨莫及;而旁观者却可以有同情、怜悯、感叹,也可以从中引出教训。作者以“叹子弟”为题,在字里行间流露了这种感情。全篇感叹膏粱子弟的可悲下场。在作者看来,骄奢淫逸的生活养成了他们好逸恶劳、百无一用的公子哥习气,他们的才能、青春、理想和进取心,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繁华生活中消磨已尽,等待他们的将是家业破败,自身沦为沿街托钵的乞丐这样的下场。慨叹之中,自存一种警世的关怀心肠。

9、查德卿,生平不详。朱权《太和正音谱》列于“词林英杰”。李开先《醉乡小稿序》评元人散曲,首推张可久,乔吉,次则举及查德卿。今存小令22首。

10、一对鸳鸯儿水面上相交颈,一对虎猫儿绣凳上相偎定。

11、(梁州)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12、新伙刚到,离人就要分别,月夜江水,离愁满溢,江水中的月儿也同人一样不圆;悠悠画船,独自东去。冷落孤寂之景,增添了几多凄凉的离愁别绪。而这还只是开头的第一夜呵!以后将是无数的夜、无尽的相思,末句最是含蓄悠远,造成了延宕的审美效果,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能使人对离人别后的生活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作审美想像,加以补充。

13、  说过林逋自然又想到了高士,在元曲中有“高士图”的场景常常是云石,老松,古琴,溪水,童子。神仙做不成,做高士也行。愿望很美好,但是现实是骨感的。文人们把自己的期望都化作山水,洋洋洒洒上千年,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而身体却老老实实的浸在世俗中,做官,置地,养家生子,中华文化的血脉就是这样香香臭臭,拖拖拉拉到如今。

1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15、《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6、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和舞蹈结合起来的形式。散曲是诗歌,包括套数和小令,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则只含一支曲子。关汉卿的《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巅峰,马致远则写了《天净沙·秋思》等脍炙人口的散曲。

17、这是一首描写南方秋景的抒情小曲,以秋领起,一意贯通。枫叶之红,如血;秋月之升,如风,如霜。作者笔调凝重,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南国秋景图。运用白描手法,却意态浓郁,虽未直言悲秋,但其惆怅情绪已透纸背,令人伤怀。特别是末句言“明日落红”已不再重现,更加深了作品所渲染的凄清意境。

18、《蟾宫曲》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19、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

20、此曲写的是水乡月夜美好的情景。在月色迷茫中,画船上的人们倒影在碧湖之中,随着波光月影晃动,她们并没有伴月入梦,而是在船上彻夜采莲。夜露沾衣,月光如水,在这寂静的夜里,伴随她们的是有那华美的船和溢满全城的荷香。

21、此曲表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之鸣。抨击以权设网,陷害良民的贪官污吏,认为他们做恶多端到头来做茧自缚,害人犹如害己,其下场必然可悲。是作者对贪官污吏及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一愤怒的诅咒。

22、《金华道中》表现出作者厌恶官场,向往归隐逸游的情绪。作者厌恶纷扰繁乱的红尘,“拂断归山袖”便写出了归隐山林的急切心情。想学范蠡泛舟游湖,想学张良随赤松子游,去追寻自由自在、清净安逸的归隐生活。此曲清丽爽逸,善用典故,颇具风神。

23、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24、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一半儿关。

25、《秋》是一首描绘西湖秋景的佳作,作者一反悲秋惯例,用清峻秀丽的文笔尽情摹写西子湖的秋光秋色,真可谓秀色可餐,美景如云,令人陶然而忘其身了。那浓艳的色彩,如画的山水,寥阔的境界,全都染上厚厚的一层秋意,令人神清气爽。

26、此首写景鲜艳俊美,以景写人:腰肢纤细若东风中飘动的杨柳,面目娇好若出水芙蓉,发黑若乌云,眉深浅适宜,这是外貌描写。而“庞儿旖旎心儿俏”句则说明其不但貌美而且气质颇佳,聪明伶俐,可谓形神的完美统一。极尽其美,语言通俗,措词潇洒,堪称白描佳品。

27、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

28、另种是“闲时节自炼丹砂”的自得其乐,但其实也不过是无奈中的一点点安慰。细读元代山居主题的感受都是类似的。这种感情和“归去来兮”的罢官遁世是不同的,这类曲词中带着对青山故国的悲痛,即使很隐晦也会从最深层透出的一股寒气。

29、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