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原文
1、五月的狂风会作践那可爱的景色,夏天的期限太短,阳光酷热地照射在繁阴班驳的大地上,那熠熠生辉的美丽不免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凋残。这自然界最美的季节和“你”相比也要逊色不少。
2、换言之,夏天虽然美好,但不可能常驻,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终会消逝。同样,他爱友的美也不可能长驻不衰。如何能使他爱友的美永不消逝,永远存在呢?诗人提到了诗的力量:
3、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4、其次就是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新颖的比喻,但又自然而生动。诗人一开头就把他的爱友比作美好的“夏季”。英国的夏天相当于我国的春天或春末夏初,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和日暖,枝头绿叶冒新芽,百花含苞待开放,大地充满一派生机活力(原诗中的“thedarlingbuds”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迷人可爱。诗人把爱友比作“夏天”,其目的就是要唤起读者这样美好的想象。但是诗人觉得这个比喻还不足以表达他对爱友的赞美,因为夏天虽然温和可爱,但由于各种“偶然”原因,或因自然时序的变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原文)。
5、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6、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7、每月共读一本英文原著,一年共读十二本英文原著
8、And sable curls all silver or with white:
9、该诗出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这本诗集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154首,本诗是第十八首,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此时正是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传到英国的时期。
10、Butthyeternalsummershallnotfade,
11、EvansGB.19TheSonnets[Z].TheNewCambridgeShakespeare.1ste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2、彼特拉克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他不仅在形式方面影响巨大,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也是关系密切的。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茂丘西奥就直接借用彼特拉克思念劳拉,讽刺过对罗瑟琳的相思。罗密欧对罗瑟琳的单相思,与彼特拉克对劳拉的单相思,简直有殊途同归之妙。不仅如此,在第130首中,他有意以彼特拉克的美人模型为参照,建立自己的审美模式。他说:
13、That thou among the wastes of time must go,
14、以十四行诗集的规模,诗人莎士比亚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呢?首先,在全部154首中,第1-126首主要是写个一位年轻的美男子的,常常被形容为“宝贝儿”“可爱的男孩”,有“一张女人的脸”等等。其中,第1-17首是劝婚诗,规劝美男须结婚生子,把美延续。第40-42首(亦第133,134,144首)说年轻男友盗走了诗人的女情人。第78-86首说另外一位诗人,可能是他的对手,赢得了男友兼文艺赞助人的宠幸。第127-152首是写给一位已婚的黑肤女郎的⑤,内含怨诗(“vituperative”sonnets,第133-134首)。余下的第153和第154首是从希腊诗歌翻译过来的,从内容上来说,与前面154首没有逻辑关系。那么,在这样长达两千余行的诗集中,诗人莎士比亚是怎样写一个被爱之人的呢?如果比对一下十四行诗的鼻祖和大师彼特拉克,就会发现,莎士比亚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15、EdmondsonP,WellsS.200Shakespeare’sSonnet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6、这首诗以夏天的意向展开了想象,夏天总是充满活力与生机,就像诗人的友人正处于年轻的时期一样。“你”作为美的存在,魅力远胜于夏天;虽然每一种美都会转瞬即逝,但“你"的美将永驻。
17、这首诗出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这本诗集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154首,本诗是第十八首,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结构巧妙,语汇丰富,也同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
18、这首诗以夏天的意向展开了想象,夏天总是充满活力与生机,就像诗人的友人正处于年轻的时期一样。“你”作为美的存在,魅力远胜于夏天;虽然每一种美都会转瞬即逝,但“你"的美将永驻。
19、Norlosepossessionofthatfairthouowest;
20、莎士比亚在献上两首长诗之后,对十四行诗又情有独钟,于是写来送给与他友谊日深的南安普敦。除了借诗传情外,莎士比亚的另一个目的更为急切,南安普敦伯爵年轻英俊、风流倜傥,但是不愿意让婚姻套牢,而他的母亲却希望儿子尽快结婚生子,以保证家族兴旺。于是伯爵夫人委托莎士比亚进行规劝,这样便诞生了一组以敦促尽早成家传宗接代为主题的十四行诗。但年轻人对于年长者的劝告往往置之不理,以致引火烧身,追悔莫及。
21、mymistress,whenshewalks,treadsontheground:
22、总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英国诗歌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当得起空前绝后的美称。本诗运用了“五步抑扬格”,使得节奏鲜明,观点突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一扫当时诗坛的矫揉造作、绮艳轻糜、空虚无力的风气。
23、成书大约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4、CuddonJA,HabibMAR.20A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andLiteraryTheory[Z].5thed..Chichester,WestSussex:Wiley-Blackwell.
25、RoughwindsdoshakethedarlingbudsofMay,
26、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27、莎士比亚以一条谚语起兴,以一个文化现象展开想象,正如他信笔用上tobe,ornottobe那样的时髦的哲学口头禅,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身体诗学的拓扑学运行机制入手,这样至少还原了莎士比亚的本意,明白了文本的真实含义,不至于为summer一字而不得要领,以至对全诗理解有误,或者懵懂而不知其就里。从文化上明白了诗义的源头,从技艺上明白了作诗的机制,“春天”和“夏天”的争吵可以休矣。
28、BoothS.19Shakespeare’sSonnets,EditedwithAnalyticCommentary[Z].NewHavenand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