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屈原的诗四句短诗61句集锦

屈原的诗四句短诗61句集锦

屈原的诗四句短诗

1、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其十》

2、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3、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今人多取朱说。《九歌》由于以民间祭歌为基础,所以具有楚国民间祭神巫歌的许多特色,《汉书·地理志》说:“(楚地)信巫鬼,重淫祀。”

5、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屈原的诗四句短诗)。

6、译文: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7、再次,本篇中已有以香草荪代指君王的句子(“数惟荪之多怒兮”,“荪详聋而不闻”),“荪”与“美”“美人”交叉使用,或者结合使用(如“愿荪美之可光”)。但在《九歌》中称所崇敬喜爱的人,只用“佳人”“佳”(《湘夫人》)和“君”(《湘君》)。所以说《抽思》已开始以香草比喻君王和俊秀之士的修辞通例传统,与此相应的,一是以“媒”“理”比喻可以帮助自己向君王沟通的人(如“又无良媒在其侧”,“理弱而媒不通兮”)。这在《离骚》中形成天上三日游求女(求知音)的构思基础。同时,也形成以香花香草以喻贤良忠贞之士的比喻萌芽。屈原在本篇和《思美人》《惜诵》的基础上构思创作了《离骚》。从本篇的结构中也可以看到《离骚》的部分雏形。本篇中说到对怀王的陈辞,在《离骚》中变为向帝舜的陈辞,并由回忆变成了想象,成为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转变的过渡。其末尾“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也同《离骚》陈辞末尾“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的意思基本一致。“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和“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在《离骚》中变成了去留想法的冲突、确定过程和“邅吾道夫昆仑”以下的一大段浪漫主义的想象,即“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描写。

8、《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9、首先,其青年时代所作《橘颂》中用的是行嘉冠礼时所用冠词的形式,基本未脱四言或四三言交错诗体的模式;《九歌》多四言、五言句,“兮”字在句中的形式,也未脱歌舞词的形式,这些都还没有形成骚体的句式。本篇基本上为六言,上句末带语气助词“兮”,每句第四字为虚字腰(个别句子因长短变化可能到第三字或第五字),已形成骚体诗或曰骚体句式的基本特征。

10、——《九章·涉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13、回到这首诗,这是个孩子,他并不懂得什么待客之道。吮吸手指是他的本能,但是他在看到大人过来,就举起来,让“你也尝尝”,虽然这是作者的理解,但这就显得特别有意思。这样的诗,就非常鲜活、生动、有力量,看完以后能让人记住,这就是好诗。这首诗的每一句话都是直白,每一句话也不绕弯子。我觉得最好的诗应该是每句话都是直白的,但组成一首诗就不直白了,意味十足。

14、意思就是,《诗经》里305首诗篇,无一不是真诚的、质朴的、美好的。

15、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6、王泗原.楚辞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4:247-250

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气其里。——《观沧海》

18、乘上白鼋文鱼伴,同游沙洲永相随,绵绵情深如流水。与你携手向东行,送你同到河南岸。滔滔河水来欢迎,鱼儿列队来陪伴。

19、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20、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21、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22、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23、⊕要写出独特的经验,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写出自己一个人的风格,成熟的诗人要有辨识度,写出自己能让别人辨识、记住的诗歌,就应该有你的不同于别人的过人之处。

24、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

25、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6、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刀剑相接。

27、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28、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2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寻寻觅觅》

30、柳永创作的千古名句有6句,最为人熟知的两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婉约名句。柳永的千古名句如下:

31、这道题提示学生发挥想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丰富诗中的画面内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2、屈原和诗经也成为古代读书人学诗的必读教程。大概在古代没有熟读诗经和屈赋,是没资格写诗的。这是文学艺术的特殊性:文学和音乐不一样,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而文学必须借助于语言来感受,而语言天生具有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剥夺了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学这门艺术就不存在了。

3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4、还得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语言的和文化的,历史的和人文空间的)——比如屈原《离骚》和《涉江》这类诗,基本上是自我经历的描述,所以还得了解历史背景;

35、另外,女人应该是被我们娇惯的,被我们宠爱的。但她们却在拾荒。虽然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拾荒这件事毕竟不应该由女人去做。而且她们还非常高兴地从妇联大厦门前经过。妇联大厦是干什么用的?是保护妇女儿童的!这里面的含义非常深。所有这些,要看站在一个什么立场上去告知人们,他就是用一个一个的细节来呈现,产生多重意义。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诗。

36、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37、鲍溶 (期尽) 鱼锁生衣门不开,玉筐金月共尘埃。青山石妇千年望,雷雨曾知来不来。

38、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3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40、鲍溶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4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2、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43、对某些重要的诗句,要提供一点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例如,读《观沧海》中“日月之行”四句,就要告诉学生: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

44、(注释):(1):音“航”。(2):音“老。”(3):音“扶”。(4):音“墅”。(5):音“从”。(6):音“隆”。(简析):题解:本篇是追悼阵亡士卒的挽诗。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①戈:平头戟。吴戈:吴国所制的戈。当时这种戈最锋利。被:同披。犀甲:犀牛皮制的甲。②错:交错。毂(gu3):车轮中间横贯车轴的部件。古时常以之代指车轮。短兵:短兵器。③凌:侵犯。阵:军阵,阵地。躐(lie4猎):践踏。行:行列。④骖:驾在战车两旁的马。殪(yi4义):死,杀死。刃伤:被刀剑砍伤。⑤霾(mai2埋):同“埋”。絷(zhi2植):用绳子拴住。⑥援:拿起。枹(fu2福):鼓槌。鸣鼓:声音很响的鼓。⑦天时:犹言天象。怼(dui4对):怨愤。威灵:神灵。⑧严杀:犹言“肃杀”,指战场上的肃杀之气。壄(ye3野):古“野”字。⑨忽:渺茫而萧索。超远:即遥远。⑩带:佩在身上。挟:夹在腋下。⑾心不惩:心不悔。⑿诚:果然是。勇:指精神上的气势。武:指孔武有力。⒀终:到底。不可凌:指志不可夺。⒁神以灵:指为国捐躯的将士死后成神,神灵显赫。意谓他们精神不死。⒂此句一作“魂魄毅兮为鬼雄”,意较佳。(赏析)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45、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49-51

46、(2)关键词语传达出景中情。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到“杨花”“子规”,点明了“龙标”“五溪”“夜郎”等,也写了“明月”,这些都是客体意象,那么情呢?“愁心”一词最关键,给这些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再如《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所带的修饰词“枯”“老”“昏”“古”“瘦”等,本身就传达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再加上“断肠人”,痛苦、低落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

47、九州里有人众千千万万,谁长寿谁夭亡由我主宰。

48、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9、释义: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刀剑相接。旗帜遮天蔽日敌众如云,飞箭交坠战士奋勇争先。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左骖死去右骖马受刀伤。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全军将士捐躯茫茫原野。

5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张耒《和端午》

51、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52、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53、你的品行堪比伯夷,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4)

54、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40-141

55、王祖贤曾经扮演《聂小倩》的女鬼,蛮有意思,明清时代很多小说中都有女鬼儿唱歌的情景,估计就都来自于屈原诗歌的想象吧。

56、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57、 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58、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即“词赋”)。屈原的作品有据可考的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59、设计意图:此题意在激发阅读时的画面感,训练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60、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